第四百三十八章 两个秀才(1 / 2)
十月黄金秋。
正是一年农忙之际。
今年第二批稻子这阵子就要丰收了,邓钰每日在田间忙忙碌碌,几乎是废寝忘食。
上一季的收成之时,人手过多,管理经验不足,导致手忙脚乱的,出了不少小岔子。
这回牛桂花有了经验,早早就安排妥当。
即便是三四百号人在田间做活,大家也都分工有序,不至于乱了套。
邓钰小心翼翼照料自己的试验田。
每一株苗子都是她悉心呵护下长大的。
有了邓钰培育的改良品种,整个万祥村,乃至整个河湾镇粮食产量大增。
而先前长公主吩咐晋县那边送来研究的稻种,邓钰也仔细研究过了。
在那基础之上又做了培育。
她托老靳把新秧苗送过去,这两日收到晋县那边的回信,说是今年秋天的粮食产量比以往要好,多亏了她送过去的秧苗,只不过这数量上,他们希望今后能多给一些。
要大批运送秧苗不是一项小工程,太费功夫,于是邓钰打算在来年开春之前亲自去一趟晋县。
听说那儿的水土更适合养水田种稻子。
到时候她同那儿的人们一块研究研究,如何提高粮食的产量。
邓钰这边忙得不可开交。
祁燕的被子厂办得也红红火火如日中天。
祁老太太娘家人那边在帮着养蚕,集了许许多多蚕丝。
厂子里的女工已经把纺织机运作得十分熟练了。
而先前邓钰从青州运回来的染料也派上了大用场。
自个儿织布染布,再缝制被面,充绒加工,形成了完整的一套流水线。
在此期间,附近不少村落的妇人慕名而来,祁燕仔细筛选之下,留下一部分手巧心细的,扩充了被子厂的人力。
夏天的时候她在邓钰的提议下创新了一款夏凉被。
夜凉的时候盖着夏凉被,既不觉得闷热,也不会受凉,由于用料少,价格也定得不贵。
导致夏凉被受到了镇上许多人的好评,特别那些有些家底的富足人家,几乎是人手一条。
村里人人羡慕,都说祁家这两年真是撞大运了。
不知怎的就发了财,在镇上买了大宅子住。
买下村里几乎所有的田地,种出了大量稻子。
就连被子厂也生意红火,整日忙得一刻也不歇。
最让人艳羡的就是祁家的三娃子有出息。
考上了秀才。
今年整个村子出了两个秀才。
一个是林旭。
还有一个就是祁子南。
狗蛋在府试时便是侥幸通过,在院试时的确感到十分吃力,落榜完全在他意料之中。
所以他没有气馁,更加用功学习,用他自己的话说则是这回考不上便等下一回。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总有一日,他也能考上秀才。
祁子南考得也不算顺利。
科考主要考察的有帖经、墨义、口试、策问、诗赋五种,还外加一门武举。
策问和武举都是他的弱项。
特别是武举。
他是在廖师傅的指导下学了点儿皮毛,但那只是点儿三脚猫功夫,什么骑射、步射和马枪,他半点不精通,胡乱摆弄一通,最后好不容易勉勉强强通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