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陈望:干他一仗,老子要让小鬼子好看(2 / 2)

加入书签

而此时,陈望已经在心中迅速思考着北面的局势。

如果那个日军中队长没有发现他不对劲,那就不会故意撒谎。

这也就说明了罗店以北,浏河以南,嘉定以东的整个战场,只有一个大队的鬼子。

当然,川沙口应该驻扎着至少一个联队,但那支日军,绝对不可能轻易调动。

换言之,陈望完全可以顺道去解救那一千多友军,他们若是就那样被日军吃掉,那就太可惜了。

日军的两个中队,对武装到牙齿的陈望部来说,根本算不上什么大威胁。

车队在黑暗中缓缓前行,前方浓重的夜色已经开始有了消散的迹象,但车灯的光线暂时还是只能照亮短短的几米路面。

陈望一边看着缴获的地图,一边在脑海中迅速计算着时间和距离。

车队驶过日军的临时关卡后,他看似镇定的外表下,其实一直悬着一颗紧绷如弦的心,不敢有丝毫放松。

在行驶了大约两公里,陈望才松了一口气,转身对着韦小罗说道:

“停下,我要和李营长,张营长部署营救任务。”

旷野之上,引擎声逐渐熄灭,每一个车厢内都十分安静。

车停稳后,陈望迅速跳下车,而李卫国和张振东,也快步走向了他所在的卡车。

“团长,我们真的要去给友军解围?”

韦小罗不解地问道:

“可万一出了意外,咱们不能按时突围到浏河,司令部派来接应的部队撤了怎么办?“

韦小罗听不懂日语,并不知道北面已经几乎没有日军的成建制部队。

陈望摇了摇头,眼神中闪过一丝坚定:

“这可是一千多条命,是我们的同胞,他们既然被困在我们突围的必经之路上,我们就不能坐视不理,必须得救。

而且,咱们车上有这么多武器弹药,总得有人来用吧。

等到了后方,咱们这七十几车辎重,指不定多少人要来抢,没人怎么保住?”

这些官场上,军队中的道道,韦小罗自然没有想到,他只知道眼前,自己马上就要突围成功了。

但他听到陈望这么坚决,神情立刻变得紧张起来:

“可少爷,北面指不定有多少鬼子兵呢,我们这点人手……”

“慌什么?”陈望打断了他的话,冷静道:

“刚刚我已经从那个鬼子军官那里套出话来了,鬼子在北面的兵力只有三个中队,还分成了两部。

他们虽然还有主力在川沙口,但困着咱们兄弟部队的镇子里,没有多少精锐部队。

我们身上还穿着这层皮呢,只要打得快,打得狠,完全有机会。”

张振东,李卫国和高强三人瞬间便听明白了局势。

李卫国当即点了点头,表态道:

“团长说得对,我们只要速战速决,不给鬼子任何喘息的机会,这一仗值得打。”

陈望点了点头,对着李卫国,高强和张振东又继续说道:

“而且,如果能救下这几支友军,我们就多了一份助力,趁现在镇子外围的鬼子还没攻进去,我们完全有将他们从背后全歼。”

韦小罗面对近在咫尺的浏河,仍然有些担心,又道:

“可,可万一鬼子起了疑心,我们的伪装被识破,那我们岂不是……”

陈望当即瞪了他一眼,不容置疑道:

“战场上从来没有毫无风险的事情,小罗,你要是怕的话,到时候就乖乖待在车上。

而后,他没等韦小罗再说什么,便转头对张振东说道:

“张营长,你这次的担子很重,我打算把掩护突袭和后方的任务,都交给你。

天马上要亮了,视线会变得很好,到时候,你直接领着车队,把机枪架在车上,做好火力掩护。

但在此之前,你还要把剩下的人分成两组,一组保护通信兵和卫生队,另一组随李营长突击,明白吗?”

张振东知道情况紧急,当即挺身敬礼道:

“明白!”

陈望满意地点了点头,随即转身招呼高强道:

“高队长,你现在就马上带着你的兵去前方侦察,看看镇子外围的大体情况,但不要打草惊蛇。”

高强也是老兵了,并没有多问,迅速转身快跑,上了最前面的两辆车。

在经过前一夜的战斗后,陈望已经在这支部队中,树立起了说一不二的军事指挥权威。

这一次,他部署行动的时候,没有多余的解释,也不需要再说服部下的军官。

而李卫国等人,也没有任何废话,直接执行起了他的命令。

很快,这支庞大的车队,就在李卫国和张振东的指挥下,迅速进入了战斗状态。

整个过程干脆利落,没有一丝拖泥带水。

陈望静静站在原地,目光看向远处的镇子,心中计算着每一个可能的变数。

他知道,这次行动其实是有风险的。

但战场之上,哪里没有风险?

更不用说,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他要是不把握住,今后恐怕再也遇不到了。

干小鬼子,就不能畏首畏尾的!

车队迅速调整,分成两部分,张振东领着的两个连,也分成了两部,一部保护通信兵和卫生队,另一部则是提前进入了战斗状态。

卡车轰隆隆的引擎声很快再次响起,伴随着他们心中渐渐燃起的战意,再次向北推进。

而在命令得到了执行后,陈望也随即上了卡车。

他坐在卡车上,仔细拍了拍身上这套渡边泉三郎的中佐军装,又整理了一下军帽和衣领,确保每一个细节都无可挑剔。

卡车的引擎声在耳边轰鸣着,“京都门阀贵族子弟”,只抽海军限量特供香烟的“中佐”——陈望,这一次,要让小鬼子好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