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京东铁马(3)(2 / 2)

加入书签

        而在赵煦的玉辂左右护卫的,自然是昔年守卫庆宁宫,如今已经正式编入御龙左直的禁军。

        ……

        景灵宫。

        大宋历代天子以及祖宗御容在京奉安之地。

        也是如今大行皇帝梓宫暂留之宫。

        赵煦坐着玉辂,在禁军仪卫护卫下,来到了这景灵宫的正门。

        仪卫停下。

        群臣从景灵宫两侧鱼贯而出,他们朝服在身,持芴而立,纷纷拜道:“臣等恭迎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帝陛下!”

        于是,便有着两宫仪卫,举着排扇和黄罗伞上前。

        将太皇太后、皇太后的厌翟车附近,围的水泄不通,没有留下一丝供人偷窥的缝隙。

        两宫这才缓缓下车。

        赵煦在这个时候,也在冯景的服侍下,从玉辂中走下。

        他微微抬头,看向已经被禁军分开的御街另一侧。

        人山人海!

        数不清的汴京百姓,都聚拢在御街另一侧。

        甚至有人爬到了御街另一侧栽种的行道树上。

        哪怕隔得很远,赵煦依然能听到人群在他下车时发出的欢呼声:“圣躬万福!圣躬万福!”

        这却是他上上辈子没有的事情。

        赵煦听着欢呼,他微微垂首,琉珠摇晃间,他轻声道:“这就是民意啊!”

        唐太宗说,民如水,君如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但赵煦知道,民意是可以被影响,也可以被操纵,甚至可以被扭曲的。

        就像现在,正如此时此刻。

        那些百姓知道赵煦是什么人吗?不知道,但并不妨碍,他们将赵煦认定为一个‘纯孝精俊的少年天子’、‘又一个幼年仁庙’。

        于是,他在走下玉辂的瞬间,对着御街另一边的民众,轻轻伸手挥了一下。

        一个合格的君主,一定要打造一个亲民且爱民的形象。

        ……

        这一天,在景灵宫中,赵煦在两宫簇拥下,再次接受了群臣劝慰。

        他也在这个过程中,见到了如今在京的所有待制以上重臣和三衙横班以上大将。

        至少,把人认了一遍。

        虽然未必能全部记住,但那些重要的人,赵煦还时可以靠着记忆记下来。

        接下来,自然是礼部敬呈大行皇帝御容画像。

        然后,在这个本该万无一失的环节,出了纰漏。

        被呈上殿中的大行皇帝御容画像,被赵煦一眼认出来:此与父皇不像也!

        礼部相关官员,立刻战战兢兢,连连告罪。

        群臣分班上前,瞻仰大行皇帝御容画像后,也都说不像。

        这下子,礼部尚书韩忠彦就只能出来请罪。

        两宫虽然对此很生气,但念在韩忠彦乃是国家老臣之后,从轻发落,只罚了他三十斤铜,以儆效尤。

        负责具体绘制御容画像的官员、内臣和画师就惨了。

        勒停一个,冲替三个,其他最轻的也是展磨勘两三年。

        然后两宫就命礼部重新择人绘制,不可再出错!

        在这之后,一切终于顺利。

        而赵煦的表现再次证明了他的聪俊。

        每一个步骤,每一个姿态,都恰到好处!

        看的向太后不断点头,也看的太皇太后深感欣慰。

        ……

        自景灵宫回宫。

        赵煦就已经很累了,在换下沉重的冠冕后,就到了御榻上去休息。

        但太皇太后和向太后,却还需要处置国事。

        特别是李定在黄昏时分再次上书,言及京东路和京东西路的诸多弊端。

        这一次,李定拿到了从登闻检院的检箱里得到的大量京东路、京东西路当地士民、商贾的实名控诉。

        所以,他的上书内容也就不再局限于保甲保马法。

        而是全面扫射整个京东路都转运使司从元丰三年以来,推行的榷盐法、榷铁法和榷酒法!

        相关的控诉和文字,送到两宫面前,哪怕是曾经对新法最为不满的太皇太后,都被吴居厚的胆子吓到了。

        当即命令李定,连夜带人从汴京出发,前往京东路都转运使衙门。

        把吴居厚、霍翔、吕公雅等人全部带回汴京待审。

        同时命李定为‘京东路都转运使巡查使’。

        让他在京东路都转运使及其下辖的官署,就地主持调查。

        至此,京东铁马案,彻底引爆!

        也是亏得如今汴京城上下都知道,市易法、均输法废除在即,堤岸司也要扑买。

        不然,单单是李定上书所言的细节传出去,今天晚上,整个汴京城都要沸腾。

        而现在,汴京人虽然依旧骂骂咧咧,可终究没有那么大火气,也没有那么大怨气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