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苏轼在登州(2 / 2)
相反还得鼓励一下!
……
但这个书呆子,每到一个地方,都认真为百姓做事。
所以,莫世忍知道文化的作用。
“这义医院,有些拗口……”
同时,也是赵煦肯捏着鼻子批示朱光庭的原因——他可是直接跳过了两宫,向赵煦奏报的!
特别是当司马光于二月辛酉(初二)再次告病之后,可能是受到了刺激。
隔日,登州传出消息。
不然的话,那些谏官到底和官家说了什么?她这个太母都不会知道!
登州是可以承接来自高丽、北虏、日本的商贾的!
同时,苏轼也知道,养济院需要的钱帛,可以找谁要了?
登州的形势户们!
于是,苏轼在送走使者后,就命爱妾朝云磨墨。
然而……
同时,还有着‘万世不祧’的固定的祖先神位。
并不是因为,莫世忍的恭顺。
持续的旱灾,给了一些人借口。
在不舒服的同时,她也知道,国政的事情,特别是那些和先帝有关的事情。
谏官本来就是干这种事情的。
也不是刘挚那样带着私人恩怨来搞政治斗争的政客。
当年其在京兆府为官,就连当地的百姓之间有了争执,也愿意找他协调。
若官家是个正常的孩子,她和向太后也就拿主意了。
何况,赵煦知道,朱光庭这个人本性就是如此的。
于是,赵煦轻声道:“范学士所言,确实有理……”
“六哥在想什么呢?”向太后看到赵煦出神的样子,忍不住问道。
起初,英庙即位,仁庙神灵入主宗庙,祧禧祖之庙。
甚至还写了一首《水调歌头.重阳日食登州鱼》的词。
这么大一口锅,赵煦当然不会往自己身上背了!
为了赚钱,河北与辽国接壤的地区,每天都有人冒着掉脑袋以及被辽国人黑吃黑的风险,背着铜钱去对面购物,赚一个差价。
“会不会有人将他们的故事拍成电影……”
然后笑了起来,抚掌而赞:“善!”
而且,赵煦的父皇也有理由的。
登州。
本来,莫世忍不上书,赵煦都已经打算战争结束后,诏其入京。
因为,这是全球性的小冰期。
因为,汴京已经两个多月没有下雨。
这既是为了高家着想,也是为了她的身后名考虑。
而是因为莫世忍入觐时的请求——一个土司,入京朝觐,不求赐佛经经书,却求赐儒家经典!
诏以大名府去岁水灾,民田多有洪水浸泡,耕种未得,虽有赈济,却恐官司拘禁,命大名府冯京体量察访赈济,相机宽宥百姓所欠官府钱粮。
慈圣光献享寿六十有一,章献明肃也是同寿。
“不如,下都堂,请宰执们都来商议商议?”
于是,很多声音,都从各个角落里冒出来了。
他仿佛看到了海外商贾接踵而来,登州市场繁荣昌盛的景象。
太祖皇帝的神位,在迁了顺祖,而保留了禧祖的时候,他很尴尬的出现在右边,也就是居于穆的位置,在宗庙的方位上出现在西方,而不是东方!
而太宗皇帝则出现在了不属于他的位置上——居左,位于昭位,尊于东方!
赵煦的父皇,做这样的选择很好理解。
范镇上书,只说了一个事情,内容也不过百来个字。
侬智会、侬德盛等人,必须要有人牵制。
为了赚钱,天下的英雄好汉,都汇聚登州、莱州,风餐露宿,寻找黄金。
但宗庙之中,从王莽之后就只有九个位置。
他扬了扬手里的上书。
《交州往事》、《荒野大镖客》、《日落广源州》、《与狼共舞》……
……
为什么?
因为他是程颢的弟子门生,五路伐夏的时候,此人在京兆府跟着吕大防一起负责大军后勤供给的时候,就以做事一板一眼,恪守法条儿闻名,号为‘明镜’。
反而,开始翻滚起波涛来。
“一家独大,可不是什么好事!”赵煦在心中说着。
赵煦却是摇头。
但,这种反常的气候,会在未来继续出现。
登州鱼干的名声,一炮打响。
自然有必要,将之诏入京城,亲自交代一些事情。
“为何吾就不能在这登州,效范文正公故事,以官府之钱,创办一个义医院?”
既然皇帝好奇,那就许他入京一趟吧。
正好,也可以借着这个事情,分散一下朝野注意力。
这实在是出乎当时的赵煦的意料。
朝云点点头。
因为,他感觉起码得在登州推行三年,有足够经验,总结出制度,才可以推广到其他地方。
于是,太皇太后自然知道这些动向意味着什么?
群臣,皆归心矣!
要不是官家年纪太小,那些大臣恐怕会迫不及待的拥戴着他亲政了。
光禄大夫、端明殿学士范镇!
但也就仅此而已——毕竟,莫世忍只是遥远的广西的一个地方小土司而已。
忠贤又是谁?
司马光、吕公著、范纯仁、吕大防等忠贤,天下所愿进者也!
赵煦即位后,曾下诏请他入京。
开始期待起莫世忍入京了。
“一千五百余人,选择了北上熙河……”
不过,渔民们和他反应的问题,也让他有些忧心。
即使如此,也撑不了太久的。
市舶司,那是日进斗金的好机构!
这是正常的。
但,赵煦的父皇即位后却选择将禧祖的神位请回了宗庙,把顺祖祧了出去。
但现在就不一样了。
一般是四成的鱼获。
这可不是他自己吹嘘的,更非是士大夫们之间的互相吹捧。
莫家就是最好的人选。
苏轼骑着马,心满意足的绕着登州府城蓬莱外沿海的那几个渔船码头看了一遍。
譬如赵煦即位,便祧翼祖神庙,迁于夹室。
这就是完美的监军!
隔日依旧是一个艳阳天!
父为昭、子为穆,子子孙孙排序下去。
两宫出幸,自然是浩浩荡荡。
为了赚钱,西北沿边的弓箭手,甚至可以在晚上悄咪咪的摸过边境,将铁器、铜器卖给那些白天和自己打生打死的党项人。
明年开始就全是盈利了!
为此,京东路都转运使熊本,亲自来登州看过,称赞他的举措——便民利国,实社稷之善政。
太皇太后,都是面带笑容、慈祥。
“吾定可以想到办法的!”苏轼说着。
这个事情,确实很难办!
进了府衙大堂,苏轼正准备召集他的幕僚、佐吏和登州上下官员,一起商议这个事情。
哦……
看着那些渔民,架着渔船,从一个个码头出海,然后满载而归。
于是,便命粱惟简去将赵煦请到保慈宫来。
渔民们的鱼干,不再发愁销路。
“范学士?”赵煦诧异了一下。
向太后笑了笑,道:“六哥既然好奇,不如就让这莫世忍入京朝觐好了!”
在登州知府苏公之恳求下,登州大户数十家,愿共捐黄金五百两,钱三千贯,于登州城及各码头附近,兴建养济院,以平价售卖医药,并收容孤寡穷苦之病人。
登州的近海海湾,有着丰富的渔业资源。
无论北上熙河,还是南下广西,都是篮海!
蔡河、金水河、五丈河这些汴京城最主要的饮水河流的水位都在持续下降。
苏轼楞了一下:“天使?官家手诏?”
自然印象深刻!
苏轼喃喃自语着。
其实却是要淘汰掉那些老的都快老年痴呆的官吏。
又不是太祖子孙!
把自己的祖宗,放到更好的位置上,这是人之常情。
但他年纪太大了,家人怕他经不起车马劳顿,所以上书致仕。
“娘娘,不如去请六哥来……”向太后提议:“毕竟,范学士上书所言,涉及先帝……”
特别是正月之后,太皇太后已经明显感觉到了,越来越多的大臣,特别是御史台的谏官,有什么劝谏的话都开始选择向福宁殿独奏,而非向她和向太后进言。
她必须也只能和这个孙子商量着来办了。
原来您已经代表全天下啊!
赵煦玩味的将手中的谏书一丢,讥讽着:“那朕以后干脆都听您这位代表了天下人的正言的话好了!”
同日,太皇太后、向太后,并驾开宝寺祈雨。
何况,他们还住在海边,就算有钱,一旦有了急病,也难以请到医生!
能允许他入朝拜谒天颜,已是皇恩浩荡。
不过,也确实花了好多钱!
赵煦放下手里的奏疏,他知道的,如不这样玩,他从自己父亲封桩库里赐下的钱帛,早就该花的一干二净了。
而范镇上书,提及的这个事情,则牵扯了从英庙即位到赵煦的父皇即位这一段时间的皇室骚操作。
赵煦点点头,看了看实封状上纹丝未动的火漆,也检查了一下其上宋用臣用着特殊印记做好的记号。
也牵扯了太祖、仁庙在宗庙的位置。
于是,群臣共请赵煦驾临大相国寺祈雨。
两宫和赵煦,在看到这个日子后,都觉得甚好,于是同意了礼部所选的日子。
赵煦笑了笑,答道:“回禀母后,儿在想……这溪侗人家,是何模样……”
这就是大小相制的化用:莫家若参与到未来的右江游戏中,作为外来者,他们就只能充当赵煦的眼睛、耳朵。
苏轼就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
也是因为莫家从大宋太祖时代,就已经是赵官家们在宜州的重要打手,协助宜州官府镇压当地少数民族的急先锋!
莫世忍,更是有着可以竞选感动大宋土司奖的资格!
其自熙宁初年,从宜州率部,杀回南丹州,杀死其兄长莫公账,夺取了南丹州后,哪怕没有得到汴京的册封,也无怨无悔,一直恭顺,同时每年还向汴京进贡白银一百两!
还打算表奏朝廷,为他请功,更要在整个京东路的沿海地区推广。
这既是赵煦日拱一卒后得到的权利——谏官、御史,假若指明给他的上书,两宫一般都不会再过问,直接由他处置。
南丹州则应该是河池市的南丹县。
正是这些人的存在,让国家政治变得浑浊。
此事,确实也只能请官家来,才能做出决断。
两宫也都不会放在心上。
更是都堂、崇文院还有武学、太学的建立者。
从防汛到清淤到修路……
“奏知大家,乃是已经致仕在家荣养的故光禄大夫、端明殿学士范镇上书……”
正该是英雄好汉们发挥他们才智勇气的地方!
唯一可惜的是,现在没有燧发枪,他们只能靠着弓箭、长矛、大刀保卫他们的财产了。
没办法!
在大宋,民风一向如此:一切向钱看!
只是,赵煦还真没什么办法治这样的人。
而且这样玩,才是真正的市场经济!
毕竟,这是英雄好汉们的自由选择。
于大宋而言,自然是太祖、太宗,居万世不祧的位置上。
自然,他做事是很仔细也很认真的。
赵煦在现代,曾经去过当地。
光是仪卫就多达千余,更有大量车马景从。
因为朱光庭是左正言,他是谏官。
忽然,他脑子里灵光一现,想起了偶像范仲淹在家乡创办的义庄、义学和义田。
太皇太后命文熏娘,服侍着赵煦坐到她身边,然后将一纸上书递给赵煦:“范学士上书,言及祖宗宗庙的事情……”
至于她这个太母?
不好意思,真不熟!
这自然多少让这位太皇太后,心中有些不舒服。
苏轼此刻正在登州的海边,巡视着一座在冬天,建立起来的码头。
但却同时牵扯了法统、宗庙和好几代天子!
这事情很简单。
而登州的士绅形势户们,则带着人,沿着登州海岸,寻找一个水深、地势平坦,可以营造海港的地方。
所以,这样排序后,总会有人得被请出宗庙,以此保证宗庙的正常。
第二天,正月乙未(三十)。
他在偶然间尝到了海鱼的鲜美后,就大力的开发起渔业来。
赵煦却是接过了上书,低头一看。
朝堂上需要做事的聪明人,但也需要像朱光庭这样坚守自己理念的书呆子。
要不是神卫军在京城内外,打的一百多口自流井,陆续开始投入使用。
于是将其儿孙全部送到宜州、桂州、柳州等地求学。
所以,他上报了一个让赵煦满意的吉日——元祐元年二月乙巳(初十)。
这下子就犯了一个昭穆制度的大错。
“不愧是宋用臣!”
没有办法,赵煦只能同意,让礼部选一个良辰吉日。
若只是这样,赵煦心里面还会打鼓,会怀疑这个人的用心和出发点。
他低下头去,想起了那些现代网络上的梗。
注:养济院就是苏轼元祐四年在苏州创办的。
PS:北宋后期的社会福利制度,放在今天也不过时……所以,其实大多数措施,都是忽悠人的。
但,终究还是多少发挥了一点作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