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昭陵7(1 / 2)

加入书签

【大业十三年,各地起义动乱不断,隋朝走到了尽头,十九岁的李世民看出了隋朝将亡的事实,暗中供养门客,图谋起义。】

【同年,鼓动父亲李渊起兵反隋,史称晋阳起兵。】

【当然,史书上也说李渊大概自己也有反隋的想法,不过可能不那么坚定,总之不管怎么说,李渊五子之中,只有李世民判断正确,及时做出了反隋的决定。】

【而此时,太子李建成在河东,并未没有参与起兵事宜,李世民则是全程参与起兵,就连起兵时义兵的招募,都有李世民的手笔。】

始皇看到这里,淡淡的说了一句:“这个太子,废了。”

刘邦也啧啧道:“哎呀呀,这个太子,不太行啊,要是以后打天下的时候再没有什么贡献,呵呵,这皇位,必定易主。”

【第二年,李世民率军攻打西河成功后,受封为敦煌郡公、右领军大都督,统帅右三军。】

【霍邑之战,隋将宋老生镇守霍邑,当时下了大雨,唐军没有粮草,李渊就觉得这一战他们赢不了,跟裴寂商量着先退回太原,再谋大业。】

【但是李世民不同意,他觉得此时退回太原,起义之事就不会再成了,原本李渊是不准备采纳李世民的意见的,但是李世民是谁,那可是他儿子,我们的二凤发动了对父大招:哭!】

【李世民在营帐外大哭出声,并在李渊询问他时阐明退回太原的坏处,这才打消了李渊退兵的想法。】

【《旧唐书·卷二·本纪第二》:太宗遂号泣于外,声闻帐中。高祖召问其故,对曰:"今兵以义动,进战则必克,退还则必散。众散于前,敌乘于后,死亡须臾而至,是以悲耳。"高祖乃悟而止。八月己卯,雨霁,高祖引师趣霍邑。】

【嘿嘿,这也是咱们说二凤感情充沛的原因之一,李世民从小幸福长大,感情丰沛,哭对于皇帝而言大概是一件很难为情的事情,但是二凤他不!】

【他生气哭,难过哭,思念臣子也哭,反正就是个泪包!】

这这这,这小娘子,怎能这般不敬先祖!!

他哭怎么了!他乐意!

想着后人竟然说他泪包,李世民眼里的泪珠又在打转转了。

【霍邑一战中,李世民先是派兵挑衅激怒宋老生,自己则与姐夫柴绍驻兵城南,李渊和太子李建成则负责在东面出兵交战。】

【宋老生出城进攻,竟致使李建成坠马,李渊和李建成不敌,败走,是李世民带领精兵从南而来,击杀宋老生,平定霍邑。】

【而后,李世民于河东收关中豪杰,接收各地来投的起义军,先后平定渭北和大兴城,又与渭水之滨大破薛举精兵十万,立下汗马功劳。】

【义宁元年,也就是大业十三年,李世民率兵攻打东都洛阳,未果,再次预判隋将的想法,认为隋军会在他退兵时追杀他,于是一个回首掏,哼哼,大败隋军!】

【义宁二年,李渊接受了隋恭帝杨侑的禅位,改国号为唐,建元武德,封李世民为尚书令、右武侯大将军,进封秦王,加授雍州牧。】

【武德元年,薛举进犯长安,李世民带兵迎战,未料病重,只能提前制定计划命令将领实施,而将领刘仁静、殷开山并未按照李世民的计划打仗,此战大败。】

【后来薛举病逝,其子薛仁杲继位,他在此带兵进逼长安,李世民率军迎击,两军先是相持六十余天,李世民先在浅水原击败薛仁杲,随后尾随追击,迫降薛仁杲。】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