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太子全权处置吐蕃之事(2 / 2)

加入书签

松赞干布如今在大唐境内的名声,可谓是狼藉不堪,早就被视为无道昏君,残暴不仁,人人得而诛之。

这就是舆论带来的影响。

大唐出手,必定师出有名。

“太子以为如何呢?”

李世民问道。

众人也看向太子,太子不沾军事,但其发言权,谁都不会忽视的。

“梁国公与郑国公说的在理。”

李承乾道:“可以派遣使者申饬,要松赞干布来长安负荆请罪。”

“如果不来,那么就让吐蕃的正直忠义之士,拨乱反正。”

“如果来了,认识到过错,幡然醒悟的话,可以给他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

“但为了能让他不再倒行逆施,我大唐应该派遣大军,驻扎在其王都,其吐蕃军队的指挥调动之权,应该由我大唐掌控。”

“国相也必须由我大唐指派。”

他淡淡笑道:“先礼后兵嘛。”

“松赞干布不识相,我们有的是办法让他识相的。”

“陛下,诸公以为如何?”

李世民捻着胡须,他其实是不太赞同的。

在他看来,大军西征,犁庭扫穴,直接把吐蕃灭了便是。

何须如此大费周章。

如何彰显他圣天子无敌威势呢?

房玄龄疑惑道:“殿下,吐蕃的那些势力,愿意交出兵权吗?”

魏征冷笑道:“不交?那就是违背圣天子的意志。”

“是抗旨不遵,是谋逆。”

“我天兵天将即可将其化为齑粉。”

“我看谁敢试我大唐兵锋。”

魏老头的脾气还是暴躁的。

这事,本来就正中他的价值观。

他不要太支持了。

也跟李世民一样,恨不得直接出兵灭国。

“郑国公说的不错。”

李孝恭大大咧咧的说道:“殿下,我看就不用这么麻烦了。”

“直接出兵灭掉就是。”

程知节道:“我新军将士早就饥渴难耐。”

唐俭道:“陛下,新军将士坚决拥护陛下,随时出征。”

武官们巴不得出手灭国呢。

一个高昌灭了,一个薛延陀也灭了。

如今经营的蒸蒸日上,大家都尝到甜头,看到美好的未来。

侯君集与李绩都是倒了血霉。

灭国之功,没有封赏,反而是犯了大错。

但他们可都清楚,错归错,灭国之功可还是要算在他们头上的。

他们这些武将,一个个想着死后,有承天门外每日飘扬的国旗覆盖下葬。

有个灭国之功,那几乎是板上钉钉的。

程知节这老东西,还想让自己的武将生涯第二春,焕发的更加光彩照人呢。

房玄龄看了一眼太子,道:“灭掉容易,但灭掉之后,如何治理吐蕃?”

“难道要从朝中派大批官吏去吗?”

“申国公,我大唐境内官吏可够用?”

高士廉微微摇头道:“不够。”

“赵国公,民部的庙算,可没有吐蕃的,钱够吗?”

长孙无忌也摇头。

大家心里跟明镜似的。

实际都是冲着利益去的。

吐蕃真不见得有什么可得,真要灭了人家,投钱进去,没有成效。

那不是亏本的嘛?

本来准备发话的李世民,也不开口了。

他想到高句丽。

吐蕃投钱,那征讨高句丽怎么办?

“太子!”

李世民道:“吐蕃之事,既然你有想法,就交给你全权负责吧。”

“随时报我御批便是。”

太子办事,就是他办事。

其实并没有什么分别。

他放权,不代表自己不知。

侯君集的调动,还是要经过他应允的。

“遵旨。”

李承乾拱手,旋即道:“那么就按照刚才说的。”

“派遣使者,前往吐蕃,先行申饬。”

“同时让调动粮草去松州,让侯君集大军准备好开拔。”

李世民点头:“就这么办。”

“臣等遵令!”

除了李孝恭等武官外,长孙无忌等人都到东宫再议事。

也就是敲定好章程而已。

只不过在使者的人选上,有点争执。

因为李恪主动请缨,要去吐蕃。

李承乾有些为难。

毕竟李恪在吐蕃有个三长两短,他真不好交代的。

“殿下,臣为大唐亲王,陛下亲子,理应为国出力,怎能趋利避害?”

萧瑀有些着急,他不知道李恪为什么会突然主动提出来。

这是在犯险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