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1 / 2)
四合院的历史发展脉络源远流长。
我国已知最早的四合院实例是陕西岐山凤雏村周原遗址出土的两进院落建筑遗迹,其出现可追溯到商周时期。
汉代的四合院选址和布局受阴阳五行学说影响,有了新的发展。
唐代四合院格局以前窄后方为主,晚唐时期,廊院式院落的四合院逐渐被具有廊庑的四合院所取代。
元代是北京四合院住宅大规模形成的时期。
元世祖忽必烈“诏旧城居民之过京城老,以赀高(有钱人)及居职(在朝廷供职)者为先,乃定制以地八亩为一分”,为富商巨贾及官宦建造住宅提供条件,北京四合院的雏形形成。
但元代中后期,因蒙古族内部战争和农民起义等天灾人祸,四合院发展曲折。
明代迁都北京后,大规模修建都城,四合院被大量修建,取代了元代的住宅,成为北京城特色的城市文化建筑标志之一。
清代定都北京,传承延续了明代的建筑风格,包括四合院。
清代早期的旗民分城居住制度使宫室式第宅的代表——大中型四合院得到进一步调整充实,这一时期是四合院发展的巅峰时期。
然而,自清代后期起,中国逐渐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四合院的发展开始衰落。
总之,四合院的发展历经数千年,见证了不同朝代的社会变迁和文化传承。
商周时期四合院的起源
早在商周时代,我们祖先的居住建筑就已采取了四合院的形式。
岐山凤雏的西周建筑遗址平面呈矩形,中轴线由南至北分别为门道、前堂、后室。
前堂与后室之间有廊相通,院两侧为前后相连的厢房,中间形成两组院落,是一座相当工整的四合院。
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一座四合院,为后世四合院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这个时期,四合院的出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等级制度和家族观念,居住空间的划分体现了长幼尊卑的秩序。
汉代四合院的新发展
到了汉代,四合院有了新的发展。
这种四合式院落变得更加普遍,有钱人的宅第常有前堂、后寝、大门、中门以及楼、阁、室、井、灶、庑、囷等内容,由一个或多个四合式院落构成。
汉代四合院的布局更加多样化,功能也更加丰富。
例如,一些四合院增加了花园、池塘等景观元素,不仅提升了居住的舒适度,也展现了主人的审美情趣和社会地位。
唐代四合院的格局变化
唐代四合院的格局发生了变化,呈现出前窄后方的特点,并且多使用回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