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2 / 2)
不过,我们今天过的春节,其实是历史上的“元旦”。
元旦,开始为元,天明即旦,元旦。
本意就是一年的第一天,即岁首。
古人有”三元“之说,因为一月一日,是”岁之元,时之元,月之元“。
传说,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规定了一年从元旦这一天开始。
但是,颛顼提出了元旦的概念,但没有确定”元旦“这一名词。
元旦在古代有许多不同的叫法,汉代时叫”正月旦“、”正旦“、”正日“,魏晋南北朝时叫”元日“、”元正“、”元会“、”元辰“、”元春“,隋唐时叫”元朔“、”岁日“。
”元旦“这一称呼,出现在南北朝,不过在宋元之时,才流行开来。
不过,不管叫什么,岁首这一天,都是一个重要的节日,本质上都是”元旦节”。
在中国的历史上,”元旦“有五个不同的日子。
夏朝的《夏历》,以一月一日为岁首,商朝的《殷历》,将元旦提早一个月,以十二月一日为岁首,周朝的《周历》,又将元旦提早一个月,以十一月一日为岁首。
秦始皇统一全国时,再将元旦提早一个月,以十月一日为岁首。
汉元封六年(公元前105年),汉武帝刘彻颁行了当时全世界最先进的历法《太初历》,其中最重大的变化,就是将秦朝以十月为岁首,改回了以一月为岁首。
汉武帝确定以一月为岁首之后,元旦也就回归到了农历一月一日,这一规定沿用了两千多年。
直到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孙中山在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就职仪式上,当场发布《改用阳历令》,将西方的历法作为官方历法,并将元旦从农历正月初一,改到公历1月1日。
孙中山领导的民国政府,推行阳历,将元旦改为公历1月1日,是当时反封建思想的需要。
1913年1月1日,是民国政府成立后的第一个元旦,民国政府举行了热烈的庆祝活动,然而,民众对此却异常冷淡。
与此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到了农历新年,虽然政府不放假,但民众依然过得非常热闹,要彻底改变国民的习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孙中山将元旦改到了公历1月1日,但并没有改动春节,而农历正月初一,但变成了一个普通的日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