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长恨歌(2 / 2)

加入书签

他家那个老祖宗李世民倒是还有些可比的。

卫子夫捂嘴轻笑,柔声道:“妾身一介民庶,幸得陛下恩宠,从此家族显宦,子弟得以施展抱负。岂不是托陛下慧眼如炬?”

刘彻嘴角轻扬,道:“朕自然是和那些昏君不一样的。”

朕是千古一帝,千古一帝的眼光能和千古半帝一样?

大唐

李世民脸色一直不太好,此时更是观之脸色阴沉。

房玄龄叹道:“科举制已然成了摆设,看来天幕所提的‘糊名制’确实要比我们大唐现在所施行的要公正许多。”

其实,这时倒也不太怨大唐,虽说科举制已然成熟,但是在隋唐时期,平民百姓并没有多少读书识字的机会,知识依然垄断于世家大族手中。

而且,世家子弟一般是不会去科考做官的。

他们可以通过门第荫举而得官,何必要和一大堆人去争一些少得可怜的名额,然后去做一个小官,外放州县,努力了一生还不见得能不能再次回到长安呢?

直接凭借门第,出仕即上品,岂不逸然?

而且后来的科举之所以形同虚设,并不是科举真的荒废了,而是如上所提到的,知识依然被大族垄断,大族培养出来的人才要比你寒窗苦读出来的要能干多了。

这也并不是否定庶族就没有人才了,只是一个在量产、一个只能依靠天赋和机运。

天赋你有了,但是机运呢?

不投靠大族,一介白身又怎么出人头地呢?

像是李白这样满腹才华的诗人,来到长安后,依然老老实实的先给贺知章递交拜帖与作品。

贺知章看完后大感精彩,随后推荐给了李隆基十分宠爱的胞妹玉真公主。

有了贺知章和玉真公主两位做保推荐,李白直接得到了皇帝的亲自接见。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这首叙事诗写到这里,故事陡然转变,一场来自河北的叛变瞬间席卷了全国,并且含有鲸吞之势,兵锋直抵醉生梦死的长安城。

长安被围攻在即,玄宗却带着少量嫔妃出逃直奔蜀中,意欲避难。

六月十三日凌晨,李隆基离开长安。

六月十四日,唐皇一行到达马嵬驿,这个即将因此在历史上大放异彩的小地方。】

看到诗作的那一瞬间,李隆基的心里就咯噔一声。

这首诗的这部分写的是什么,已经十分明晃晃的放在了他的眼前。

先前天幕又说这首诗歌是描写他和贵妃的相遇相离中,写的最好的一个。

虽然不懂什么是现实主义,但李隆基知道,天幕在夸赞这首诗作写的真实。

既然是真实,那“六军不发”、“君王掩面”......

一个李隆基最不想看到,却只能无能确定的两个字就在内心深处无限的被放大了......

......

兵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