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1章 0586【士子荣耀】(2 / 2)
“礼部试第一,南剑州剑浦县李侗!”
李公懋和李公鉴两兄弟,此刻都喜滋滋站在榜下。李公懋第五名,李公鉴第一百七十四名。
连续半个月的阅卷工作搞完,几十个考试官汇聚一堂,旁边还有督察院的监试官站着。
何其刻薄寡恩!
二人结伴下楼,在楼梯口就遇几个士子,又在街道上再聚了一些,浩浩荡荡朝着贡院街道杀去。
李侗根本没来看榜,在客栈研究微积分呢,他知道自己这次必中。
众人摇头。
很快,一张榜单贴出,瞬间士子哗然。
因为今年的进士名额太少了,宋徽宗当皇帝那会儿,一榜动辄六七百个进士。
今年的开封进士名额特别多,主要就是为了方便逗留京城,籍贯又在未收复省份的士子。
闽王,就是焚毁南少林的唐末军阀王审知。一个占领福建全境却不称帝,而且选贤任能、轻徭薄赋、遥遵朝廷的农民起义军领袖。
只有到了明代,印刷、造纸成本变得更低,才有真正的贫苦农家子靠科举翻身!
就在众人疑惑之际,萧楚又仔细看了一眼,说道:“这人是旧宋太学生,因昏君割据难以归乡,所以寄籍开封参加考试。”
老家那边,该修祠堂了!
前十名当中,福建三人,四川三人,江西两人,京畿一人,淮南一人。(广东人王大宝,这次被归为开封考生。)
王大宝仰望着榜单,他赫然排在第三。
鉴于很多考生没学过物理,因此判卷标准放得更宽松,写出自己为何那么答题即可。
这位南宋重臣,至今没在大明捞到差事,一直被扔到翰林院编书,此刻总算奉命做了科举阅卷官。
眼界更高的官员或富商,不会在末榜名单捉婿。但那些中小型商人,却很有自知之明,专门逮着排名低的贡士抓。
百分制评卷,当然是朱铭的命令。
一张张榜单贴出,头榜终于公之于众。
左等右等,终于有官差从贡院出来。
“来了,来了。”
闵安国站在榜下欣喜不已,他是礼部试末榜第二名,也是闵家近几十年第二个进士。
你就算把策论和公文,写得天花乱坠完美无缺,只要经义题不合格肯定落榜。
他对朱铭的才学极为佩服,私下托人把朱铭的全部文章搞到手。
考生须写逗号和句号,这让吴彦璋感到极为便利。
“小女年方二八,温柔贤淑……”
朱铭直接搞百分制,所有试卷都要评分,然后加起来计算总分,防止数学、物理、公文、策论被忽视。
还有更细分的东西,比如那道鸡兔同笼题。不管用新式数学,还是传统算术,写出具体计算过程得满分,只写个正确答案则给半分。
殿试还没举行,如今的名次不算数,但也有一些参考价值。
历届进士,有一个算一个,至少也是白家那种土财主。又或者暂时过得穷困,却属于落魄士绅,譬如秦桧那样的。
朱熹的老师有很多,其中最关键的一位,便是今年礼部试第一名李侗。
甚至忍不住出山科举!
继续拆卷。
目前,四天考试内容共400分,既一天100分。
那里已经挤满了人,还有富商带着家丁,等着玩榜下捉婿那套。
譬如甲给某卷打95分,这个分数实在太高,要交给乙和丙再次打分,最终取三个分数的平均数。
“俺家在东京有好几间铺子,俺那长子已外放为州曹。”
他们两个,胡铨是第二名,李易是第七名。
就连撬锁的题也是这样,伱得写明白为什么长棍撬锁更省力。
第一名的答卷大家都看过了,不仅经义文章写得好,而且数学和物理全是标准答案。
在王安石变法之后,宋明清三朝科举,越来越侧重经义题。
沉寂三十年的磨刀李氏,如今又杀回来了!
由于考试内容特殊,南剑州这次上榜好几个。除了陈渊的师侄李侗,还有陈渊的弟子邓柞等人。
而且,一心潜修学问,从不参加科举。
看看这届礼部试的前三名,就晓得进士群体是什么成分。
萧楚说道:“拆名!”
就连怎样预测灾年、以工代赈、防备民乱,都写得头头是道。
另外,分数过高和过低的卷子,需要进行交叉阅卷,至少得三位阅卷官签名。
“那还说得过去。”李易点头道。
墨卷被举起来示众,几个主要考试官、监试官都看得清,更远的官员若有疑问也可凑过来看。
这次考取进士,等殿试成绩下来,就该写信回家了,有充足的理由单开一处祠堂。
从今往后,子子孙孙,都能以他创立的堂号行走于世间。
堂号名称他都想好了,就叫“柳岗王氏”!
这跟开宗立派是一个道理,乃古代士子的另一种荣耀,跟青史留名一样极富成就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