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南下成都(下)(1 / 2)

加入书签

第一百一十章    南下成都(下)

“现在时间还早,我们大家在江边散散步吧!你们也好领略一下我们的夜色。”程庆指着江边的小石子路对大家说着。

夜空里,一片浮云正在与满月斗法。一会儿,浮云遮住了满月的笑脸,使夜色变得有些昏暗。可没过多一会儿,满月又透过浮云,露出了甜甜的笑脸,夜空又明亮了起来。

何飞与夏菁菁并肩而行,任凭江风吹拂着他们喝得有些发红的面颊,他们笑呵呵地聊了起来。

“你还记得我们上高中那会儿,去松江河上游修水库的劳动场景吗?”何飞的思绪还停留在程庆对都江堰的讲解中,他从都江堰水利工程联想到了松江水库,他一边欣赏着川流不息的江水,一边看着夏菁菁微红的脸庞,轻声问着夏菁菁。

“怎么不记得,虽然那时候我们还小,但修水库时,红旗招展、车轮滚滚的劳动场面,一生都难以忘记。那上千人你追我赶、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可真是太壮观了!现在想起来,都浑身热血沸腾。”夏菁菁理着被江风吹起的秀发,笑着说道。

“是啊!那时候我们都非常天真,只懂得‘战天斗地’其乐无穷,只知道‘人定胜天’战无不胜。我们靠肩扛手推、多拉快跑,筑起了一座座大坝,建起了一座座水库,那种敢让高山低头,让河水倒流的豪情壮志,远远胜过了先人李冰呀!”何飞十分感慨地回忆着年轻的时候,参加过一次次学工、学农,战天斗地的劳动场景。

“后来,我还去过我们当年劳动时修建的那个水库。现在水库周围已经建起来了许多宾馆,那里已经成了现代化的旅游区。滔滔的松江被拦腰斩断,上游是高峡平湖,下游是九曲回肠,我站在松江大坝上极目远眺,虽然松江已经没有了汹涌澎湃的苍龙般的气势,但那些巧夺天工的人造景观,也不失为秀美壮丽。”夏菁菁也来了精神,在她眼前已经浮现出了松江上游的松江湖,那个因松江水库而得名的著名旅游胜地。

“我刚才听了程庆的介绍后,一直在领悟着古人的智慧。古人治水的理念不是靠‘堵’,而是要靠‘疏’,这个智慧乃是大智慧。老子‘道法自然’的精髓,可能在揭示着这样一个真谛,那就是靠河流的自我调节能力来疏导水患,这才是千年大计。古人的大智慧远远超过我们今天的神奇力量啊!”何飞很有感触地说着,他这个小人物已经悟懂了一个大道理。

“都江堰水利工程至今已经有2000多年了,岷江水流仍然蔚为壮观,都江堰的自我调节作用当然不可小觑。可那些拦河筑坝建成的水库堤坝,能千年不溃吗?而一旦水库堤坝出现垮塌,那下游人畜受到的损失与生态环境遭到的破坏,又怎能用数字估算?我认为,上游水库对下游构成的威胁就如同一把高悬在人们头上的利剑,随时都会给下游的人们带来灭顶之灾!看来治水是靠‘堵’还是靠‘疏’,是‘人定胜天’,还是‘道法自然’,还真是一门大学问呢!”何飞倒背着手,一边想一边说。

“何局,你怎么突然对水利工程产生了兴趣?难道你要改行,去当一个水利工程师?”夏菁菁与何飞开着玩笑。

“我不想当水利工程师,但我却想当一个改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现在就在想一个问题,眼下我们民警的工作压力很大,家庭负担又很重,所以怨气十足。而我们在做他们思想工作时,采取的办法往往是‘堵’而不是‘疏’。‘堵’起来容易‘疏’起来难,‘堵’靠的是手段,是强令其所不能为的硬性管理,而‘疏’做起来却很难,‘疏’是循序渐进的耐心引导。通过借鉴古人的智慧,我们是不是也要改变一些工作方法,要多采用‘疏通式’的调教,而少用那些‘堵截式’的教化。”何飞又把借鉴古人智慧,引申到了当前的工作中,让夏菁菁听得有些入神。

何飞停住脚步双手叉腰,站在了江边,他凝望着都江堰川流不息的江面,思绪像脱缰的野马,在纵横驰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