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育体系(2)(1 / 2)

加入书签

朱元璋是最明白,人才的重要性的。

一个会读书写字,一个会数学、地理、会音乐、会简单武术的人!

在这个时代,已经超越了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人了!

而这种人才越多,对朝廷就有用。

保境安民!

治理一方!

抵御外敌!

这些人都可以派上用场。

其会读书写字,表达能力就强。

其会算数地理,逻辑能力和绘图能力就强。

这套体系一确定后,每年能为大明产出几十万人才。

而后,咱再从这些人才里,挑选其中精锐来治国,那就能极高的避免昏官出现。

朱元璋找过一些老教书先生。

他也见到过一些考科举落败的人才。

各个提到儒家经典,那是头头是道,一问询怎么处理事物,面对天灾怎么办,岁收每年怎么收。

如何发现商人非法避税、恶意避税。

这些人才马上就闭嘴了,什么都说不出来了。

这种人,真要是去了地方成县令,那必会祸害一方县城的百姓。

朱元璋在思索。

马皇后在吃东西。

朱标却在审视着沈旺。

他发现沈旺有一个别人都无法做到的优点。

那就是整合能力极强!

小学、中学、大学院!

这些东西,其实在朝廷各地都是找得到对应物的。

小学,那就是学舍,由老秀才们来担任教书先生。

中学,那就是各地学府。

大学院,就是各地书院。

宋代就有很多书院,比如白鹿洞书院,效果类似沈旺口中大学院!

但是他们三者之间,其实做的工作和内容,都是重复,相互之间关联就是,低级往高级地方输送学生。

而沈旺却是能够将他们整合起来,各自发挥各自的作用。

且形成一套可以自我运转的体系。

朱标想到这,忽然想到盐税、酒税、商税等等,都是沈旺来改革的。

但改革这些,也不是沈旺啪嚓一下,凭空变出来的,而是结合已有事物,再更迭。

朱标打量着沈旺,心中暗自下了论调!

沈旺,天赋不算强,不过中人之姿。

看其和李善长斗法就能看出来。

但其灵动、极强敏锐力和整合力,是整个大明的第一人。

这样的人才,如果有伯乐扶助,自然扶摇直上九万里。

若是没有人撑腰,便犹如汉代东方朔一样,只能无奈终老,是没有威胁性的。

朱标放低了对沈旺的威胁性估计。

朱元璋则更加欣赏沈旺。

他当即点头,说道:“全部银两,三千五百万两!四年内投出,相继在大明各地建设学校!”

明初人口五千多万!

八千多所学校。

不太够!

但已经能解决很多问题了。

正当沈旺高兴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