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一章 迁都以及战后秩序恢复(2 / 2)
至于工人罢工的原因,倒也非常简单,并不复杂,就是为了他们提高待遇。这一点和当年的惠州工人们非常相像,但是,却也有很大的不同。因为武汉的工人们,竟然要求把他们每月的薪资涨到八十快大洋,而且还是最低限度。
一个月八十块大洋的薪资,在这年代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军人这个职业在这个特殊的年代,算是收入很高的一个职业了,以国军为例,现在一个普通士兵每个月到手银元不过7块,至于开拔响、因战功而嘉奖的银元则另算。
就连林阳这个师长,一个月也不过拿100块大洋的薪资。当然,林阳要是想的话,能弄到手里的钱远远不止这个数目。由此可见,月薪八十块大洋这个要求,实际上非常不现实,也没有哪个老板或者说资本家能够付的起这个薪资。
这还不算完,工人们还有其他的,比如不能加班、年假必须超过三个月之类的零碎要求。
对于这些大多数都做不到的要求,那些工厂的老板自然不可能答应。但如果不答应的话,工人纠察队会出动,抓人、私设牢狱、没收店铺等等。
再加上之前战争对于生产和贸易的冲击,很多企业被迫停工,银行被迫歇业,各大商业公司纷纷倒闭。因此,两湖地区日渐陷入生产瘫痪、市场菱缩、物价飞涨的局面。
至于更广大的乡村地区,那就更加热闹、失控的更厉害了。
这一切的一切,引起了当局还有军队中很多人的不满,都认为闹得太过了。
第二件事情,就是迁都。广州的地理位置不行,太过南方,北伐之前倒还没有什么,但随着北伐的顺利进行、北伐军占领的地区越来越大,广州已经远离了革命前线,迁都之事迫在眉睫。
不过,关于迁都到那里,却成了一个问题,蒋校长认为既然北伐军司令部在南昌,那么国民政府就应该迁都南昌,毕竟在南昌,蒋校长可以很容易掌控住局势。
但是,之前要求汪先生回国主政的那些人,却坚持要把国民政府搬迁到武汉去,原因有三:第一,武汉的地理位置还有工业实力不错,国民政府迁都到那里,也算是很合适;二来两湖的工农运动如火如荼;三来武汉有跟蒋校长不合的唐孟潇在,经过扩军之后,其手足足有四个军六万人,等汪先生回国以后,就可以制衡住强强联手制衡住蒋校长。
对此,蒋校长自然不可能同意,一旦定都武汉,到时候他的北伐军司令部可能也会被要求搬到武汉去。
不过,和汪先生回国的事情一样,蒋校长还是一个巴掌拍不响。
最终,12月5日,广州当局正式宣布**党部和政府停止在广州办公,各机关工作人员分批前往武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