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1 / 2)
经济体量上,虽然挂上了一线城市的标准,但城市发展对基建,房地产以及福土康这一类外来公司依赖过大。
这一类公司,本身就是逐利而来,看重的是省里给出的各种土地,财税优惠,人事资源的优惠政策。
这就相当于在饮鸩止渴,越是依赖这些东西,就越是陷得深,甩不掉。
一旦停止对这些项目的扶持,他们就又会跑到其他地方。
到时候好不容易推起来的邹康市,就会成为一个全国的一个笑话。
上头让郑先功来做这个书记,除了平息严世宽和钟爱民争斗之外。
严峻的发展形势,也是他们考虑的重要一环。
而这个时候徐东升的中药之都理念,恰逢其会,让郑先功看到了另外一条路。
滨州是个农业大省,最不缺的就是土地和农民。
如果能调动这些人的创收积极性,成功拉动全省的经济,当下制约滨州省发展的桎梏就有了破解之法。
同时他们也明白。
在粮食安全和耕地红线两个高压线之下,做成中药之都何其艰辛。
郑先功和卫明成说这些的时候,一度产生过换将的想法。
他想着,在全省范围内,抽调出一些精明能干,经验丰富的干部,来替徐东升做这个事。
但是被卫明成给否了,在他看来,想要做成这种事,不能靠官场老油子。
就得是徐东升这种有冲劲,有想法的‘新人’。
只有这种人,才不会被长久以来形成的体制枷锁禁锢。
甚至为了这个目的,他们有意的促成了徐东升这一段时间的经历。
这些经历,被卫明成说成了‘磨刀’。
为的就是将徐东升这柄破局之刃,磨得锋利些,再锋利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