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鸭蛋换布(2 / 2)

加入书签

刘氏叹了一口气:“看天意吧!是个小子最好,不是我也认了,都是自己身上的肉。”

刘氏的心情很矛盾,一方面希望能够生儿子扬眉吐气,另一方面并不对这件事抱多大希望。有句老话叫女儿像妈,她的母亲和姥姥都是没有儿子的命,无论生几个都一样,她这一辈子大概也是如此。

在心底深处,刘氏模模糊糊地觉得,要是生个五丫头或者三丫头那样的女儿,大概也没什么不好的。女儿出息,她也能少受点气!要是都像胡仁和胡高他们那种,就算是儿子也得被气短寿。当然这话可不能公然说出来,肯定会被那些有儿子的嘲笑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怪没脸的。

不知道是不是营养充足的缘故,夏天过去后,胡桃的手脚长了一截,袖子都盖不住手腕了。

胡莱扯了扯胡桃的小衣服,不禁一会儿笑,一会儿皱起了眉。笑是因为小妹长得又快又好,皱眉是愁拿什么给小妹做新的。

他们手里的好尺头不少,只可惜没有一件可以拿出来给小妹做衣服,太招眼了。一个农家的娃娃穿着大红遍地金的绸缎在泥巴地里滚像个什么样子!不但容易脏了衣服,也有些不惜福,还是土细棉的好,透气又舒服。

不巧的是家里的土细棉前不久全给胡硕做了新单衣,一时间去哪里弄呢?

胡莱对赛金花说起这件事的时候,赛金花笑道:“到底是年纪轻,连这都没个头绪!我给你指条路,下次带些粮食去县里的瓦窑场子那里晃晃,多的是人拿各种东西换,多的是土细棉。前几天我给你们送去的鞋,就是用鸭蛋在瓦窑场子那边换来的针线布头;哎,说到鸭蛋,你以后抓到鸭子真的再别往我这送了,再送下去晚上得让鸭子上炕,我一把年纪睡地下头。”

胡莱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谢过了赛金花。

回到家里后,胡莱把胡桃绑在胸前,挑着两个大竹篓子去了县里的瓦窑场子。左边的竹篓子里装的是满满的咸鸭蛋,右边装的则是五只绑住了嘴不能乱叫的大肥公鸭,全部用柴草盖着,不叫人看清里头是什么。

胡莱走路极快,赶到的时候正是中午时分,瓦窑场子的人很多,大部分是袖着点儿什么东西到处转悠想要换些吃的,只有少数乡里打扮的人大模大样地坐在自己带来的粮食旁,看着像是家财万贯的土财主,尽管他们面前放的都是一点儿可怜的东西——比如几个虫眼萝卜,几颗蔫掉的大白菜,一小捧落花生或者一点高粱面。

就是这么不起眼的一点粮食,他们也护得十分紧,眼睛片刻不离。瓦窑场子有入口出口,出口旁边有人专门看守着,怕的就是出了什么事以后没人肯拿粮食过来,大家都倒霉。

胡莱看着这光景觉得有些奇怪,但也没想太多,直接找了个比较干净阔敞的石板坐下,打开了装咸鸭蛋的竹篓子。

“蛋!”

一个人短促又急切地喊了一声,顿时胡莱的面前被围了个水泄不通。拥挤过来的人一个个眼睛发光地看着胡莱面前的咸鸭蛋,那眼神似乎是在看什么山珍海味。

县里人无地可种又不能外出逃荒,为了不出大乱子,县令找了几个大户商量了一番,每个月初一十五按照户口簿人头发特制的“三合面”,勉强糊住他们的口。

所谓三合面,就是指树皮,糠和糙粮绞碎混合在一起的特殊面粉,只能做糊糊,想捏个团子都不能成形。吃起来如同在嚼木屑,肠子也咕噜噜发出缓慢而干涩的蠕动,蹲茅房直蹲到腿麻也出不来任何结果。

粮店菜市肉铺之类出售食物的地方早已全部关门,只有这个地方不知道何时形成了这样的规矩,许多人怀着侥幸心理来这里碰运气——换东西不在于贵而在于凑巧,说不定他们的东西正好可在那些人的心上了呢?黑市去的人不多,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拿出大把的钱换高价粮。

“姑娘,你这个鸭蛋是新鲜的吗?怎么换?”一个人迫不及待地问胡莱。

“是咸鸭蛋。”胡莱想了想,觉得价格报太低了有打同行脸的嫌疑,太高了又有趁火打劫的嫌疑,便选了个折中的数价:“一匹土细棉换两个。”

老天爷,居然是咸鸭蛋!

而且要换的东西还这么常见,便宜!

平常的时节,一匹土细棉根据质量卖给店铺也不过才二三十文,咸鸭蛋看个头,三四文一个的有,五六文一个的也有,这都快赶上平时的价了!!

顿时几乎整个瓦窑场子的人都跑回家去取棉布,一个个饿着肚子却跑得腿下生风,生怕来晚了错过了这么好的买卖。

一个恰好手上有土细棉的妇人激动得差点昏过去,她今天在这里转悠了许久都没人要她的布,没想到今儿撞上了这样一个机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