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避世(2 / 2)
船家连声道好,却又是傻了好一阵,才冷静下来,众人正待以为他要开讲,却见他回头冲着施龙姑道:“第一段故事你们真听过了?”看他样子,若施龙姑要听,便是让他讲上十回八回都乐意。
冯吾当下把石鱼湖故事略略说了一遍,船家才放心讲起第二段故事,“虽然元相公帮道县免除了三年赋税,可当时的永州和道州还是瘟疫不断,恶瘴丛生,老百姓们又怎么舍得元相公走?可这元相公终于还是走了,他走了以后,留下一首诗。”
那时村里的人虽不怎么读书,但曾在元结身边当差的人,却认得这首诗。
这是元结游历洞庭湖畔九嶷山时,所作的《宿无为观》,于是有不少人认为元结是去了无为观修道,有不死心的,就结伴进山去找。
结果这无为观中,并没有元结,也没有元结诗上说的“道士三四人”,只有一户从长安逃难来的黄姓人家,浩浩荡荡居然有三、四十口人,据说是因为逃难时家里黄老太公病重,便在这无为观里住下。观里的道士帮老太公治病后,便飘然而去,据说是化鹤而去。
黄家认为是天意,在加上外面战乱,便住了下来,就这么好几年过去,也不知道天下已经太平,原本打算终老此地,却是被道州而来的人打破了平静。
道州的百姓此刻也是被逼到无路可退,见黄家人即使在山中也过得有模有样,不废农桑,便苦苦哀求黄家去道州落户。
最后黄家太公做了主,带着一群人去了道州辟邪村落户,此后黄家便带着众人,开垦荒地,种植桑林,黄家的女儿更是教了村里女人许多新巧的纺织技术。
“这说来也神奇,黄太公入村时,已经八十高寿了,最后居然又在辟邪村过了三十年,哎,我爷爷小时候还见过这位太公,这三十年呐,道州算是活过来了,永州也活过来了。对了,周公子,看你是位读书郎,那首《宿无为观》你知道么?”船家故事说到一半,还考起周云从来。
周云从道:“惭愧惭愧,是读了几年书,原本是想考取功名的,可这兵荒马乱的年头,哪里还需要我们这些书生,这首诗我只记得几句,怕是背不全了。”
听周云从这般说,船家汉子重重叹了口气道,“是啊,这年头,书读了也白读,又没地方去考功名,要么做些买卖生意,要么骑马耍大刀,可黄太公却是办了义学,不仅是辟邪村,道州好几个村都有他们办得义学。可惜……”
众人皆是明白船家没说下去的话,安史之乱后,百年内朝纲愈发不振,科举如同虚设,自黄巢攻破长安城后,仿佛更加没了读书的意义,想必黄太公死后,这些义学渐渐也都荒废了。
“九嶷山深几千里,峰谷崎岖人不到。”仿佛是为了安抚船家汉子失落的心情,周云从缓缓念起了元结那首《宿无为观》,“山中旧有仙姥家,十里飞泉绕丹灶。抱歉,也就记得这前面四句了。”
周云从话音才落,便听得边上冯吾缓缓接道:“如今道士三四人,茹芝炼玉学轻身。霓裳羽盖傍临壑,飘飖似欲来云鹤。”
字字句句,江天辽阔,仿佛将人带到了九嶷山云海深处,俯瞰潇湘水长,洞庭无涯,令人浑然忘世,凭添几分出尘之心。
两边虽是为敌,但此刻于这首诗上,却难得有了一份道上的默契,待得冯吾念完,船家沉默了片刻,连连大喊道“好!好!好啊!”
只是上一刻还在叫好,下一刻这位船家汉子却是说了令人哭笑不得的话,“其实我也不懂两位念的诗是什么意思,也不知道两位念得对不对,我就知道这首诗就刻在无为观石壁上,可惜也没人去欣赏了。几位到了辟邪村,有兴趣啊,可以去看看。”
这时只听施龙姑接口道:“我们夫妻二人不去辟邪村,去黄龙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