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7.明经(2 / 2)
周轻云赶紧问道:“什么往事?”
李英琼道:“太子说,在他十岁那年,他就隐约知道了自己的身世。这期间,也有人不断潜入胡家接近他,跟他说一些前朝旧事和天下大势。到最后胡三爷逼不得已,只好把所有的事都告诉他。”
周轻云道:“那后来呢?太子怎么表示?”
李英琼道:“太子说,他当年很迷茫,也不知该怎么办,于是胡三爷跟他说,不必着急,待他年满二十后,再行选择。届时无论他的选择是什么,胡家上下皆会支持。”
虽然胡宏远早已做了选择,可周轻云听了这话,仍不免替胡家提心吊胆道:“三爷走的这一步,可是险棋。”
李英琼道:“我看是以退为进,这胡家是太子的恩人,太子又怎会将胡家推上风口浪尖,但知道了这些事,心里难免煎熬,所以长时间以来,太子说他只有埋首读书,稍解郁闷,直到胡家庄来了一位韩先生。”
周轻云道:“韩先生?”
李英琼道:“嗯,据说又叫什么致尧先生。说是先帝故人,特来教太子念书,这一教就教了三年,太子说就是在这期间,他才把自己的志向给想明白了。”
“那太子志向究竟为何?”周轻云好奇极了,她知道最终能令黄九香打退堂鼓的,必然是太子的态度和志向。
“太子说,愿为玉台吐艳,照日月所不照。所以,他这一辈子的志向只有两个字,明经。而他已经继承了韩先生毕生所学,所以定当竭尽全能,将明经之学,传承下去。”李英琼说罢,问周轻云道,“轻云,那个玉台吐艳……,还有明经什么的,你知道么?”
周轻云方沉浸在李英琼的转述中,被那气势所感染,转眼间又被李英琼的话逗笑了。
周轻云回答道:“明经,就是通晓经学的意思。考科举还有专门考明经的,至于玉台吐艳,指得就是灯盏,这太子的意思是,这些经文典籍就好像是黑夜中长燃的明灯,为人照亮心智。对了,姐姐,这就好比我们修炼时,起初闭上眼时,皆是一片灰暗混沌,时间长了,心定下来,神智开启,黑暗之中自然有光,所谓的虚室生白。”
李英琼点头道:“哦,原来这样,照我看,还是修炼简单些,读书太麻烦了。”
周轻云笑道:“可是多数人都不会去修道呀,所以还需文以载道。”
李英琼喃喃道:“有用吗?”
“有用,自然有用!”晚饭后周云从听了这一切,激动到不能自己,看样子,他很是遗憾没有加入进去参与讨论。
李英琼的这个问题,也是黄九香的问题,当年的清流大儒已被朱温投入黄河,称霸天下不过全凭杀伐,读书明经之类的似乎根本没有意义。
可胡宏远却认为,朱温和晋王既是夺得天下,也不会长久。
因为他们心中的抱负只有夺得天下,而不是安定天下,所以夺取天下之时,他们的雄心壮志便也到了终点。这些人并不明白,登上帝座仅仅是一个开端,而不是结束。
说起胡宏远的这个观点,周云从不由连声叫好,来回踱步道:“这些藩镇草王,根本就不懂这些,根本就不懂这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