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5章 抓重点(1 / 2)
这句话里,不仅仅是质疑。
任何一个干部,都不希望自己的工作,让领导质疑。因为这不仅仅是能他能力的怀疑,也是给他们人品的怀疑。看来西部地区,还有很多干部不知道自己的作风。
通过这件事,张文浩明白了一个道理。
他们依然在用自己以前的老套路,老方法去面对,解决问题。
该是时候,让他们习惯自己的工作方式了,张文浩心里有了计较。
做为一个地方领导人,只有把自己的习惯和原则贯彻下去,才能树立自己的形象,才能树立自己的威信,其实这也算是一种官场潜规则。
并不是每种潜规则都是不好的,象在这种情况下,同样有它积极的一面。新官上任三把火,正是来源于这种规则。张文浩今天表现出了一种难得的平静,他看着两人,心里非常清楚他们的用意,用老方法,能遮掩的,继续遮掩。能不公开的,尽量不公开。可以大事化小的,尽量不追究。
正因为这种工作方法,直接导致了很多弊端,心存侥幸的人越来越多了;麻痹大意的人越来越多了;不把工作当回事的人也越来越多了。
秦瑞生听了两人的汇报,心里也不禁为之一笑,这也太敷衍了事了,看来这些人还不知道张文浩的习惯。他这人,有多大的脸,丢多大的丑,再大的伤疤也要揭出来。
他从来都是一个不懂得掩饰的人,市委的处理意见,明显与他的原则相违背。秦瑞生就知道,张文浩肯定不同意。
但他也不发表自己的意见,只是继续当一个旁听者。张文浩叫自己过来,就是当旁听的。一个人要学会如何定位,千万不要越界。
不管你的立场怎么样,不管你观点如何,在不需要你表现的时候,你应该学会安静。
有一点,秦瑞生猜测错了。
张文浩并没有发作,而是轻轻一挥手,“你们先出去吧!”
两人面面相觑,也不知道领导心里的真正意图。
张文浩的温和,让秦瑞生颇为意外,他在心里暗道,张文浩又成熟了很多。这是一种政治修为,最高的境界,就是永远不让别人猜测出你的心思。
两人离开后,张文浩的目光落在秦瑞生脸上,“瑞生同志,伊吾事件,你怎么看?”
张文浩征求他的意见,这让秦瑞生心里不得不多想了一圈。
其实,张文浩将秦瑞生叫来,也是想看看他的态度。秦瑞生道:“宁枉匆纵!”
四个字,表明了他的态度。
不过,秦瑞生说得有些过了,他也在试探张文浩。
秦瑞生为什么来西部,他心里很清楚。两人虽然在某些方面立场不同,但秦瑞生知道,立场归立场,工作归工作,西部这摊子,涉及到组织方面的事情,他无法推卸。做为一个省委组织部长,他更应该承担这个担子。
关键是张文浩的态度,他想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以张文浩的性格,纵绝对不会,枉就不行。这不是解放前某个时期,宁可错杀一千,也不可放过一人。咱们是党员,必须遵守规则。
张文浩看了眼秦瑞生,“瑞生同志,伊吾县事件,我看还是组织部考核一下吧!”
秦瑞生心里叫苦,象这种情况,应该让纪委出面了,组织部考核什么?都已经出问题了,直接叫纪委捅下去就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