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1 / 2)
日子如流水一般而过,不知不觉到了腊八,老话说“小孩小孩你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一到,不论是武安伯府还是整个临安城,年味儿越来越浓。
隔着一道围墙,玉茹都能听见街上走街串巷的叫卖声。
到了这时候,王姨娘的肚子已经满四个月了,她穿着一身胭脂色的对襟夹袄,腰身的地方刻意放宽两指,半点都看出是个有孕在身的女子。
许是到了年根底下,她倒也没穿得跟以往似的素净,头上难得簪了一支累丝红宝石金钗。
玉茹过来给她请安,饶是知道姨娘极美,还是被惊了一瞬。
从前穿浅色衣衫时,姨娘如同月上仙子,清冷不可攀;如今换了鲜艳衣裳,头戴红宝,一颦一笑之间华贵非常,说是当家夫人也不为过。
“姨娘今天好看!”
玉茹点着脑袋肯定,还拉着姨娘的手,让她转一圈给自己看。
王姨娘笑着点她的额头,“调皮。”
随后又错开眼打量女儿。
玉茹穿了一身桃粉色衣裳,袖口下摆都滚了白色的狐狸毛,头上还簪着一对白玉兔发簪,看起来灵动非常,王姨娘暗自点头。
腊八的晚上,阖家到老太太的院里吃腊八宴,从武安伯到底下的姨娘们,个个都得去。
老人家年纪大了,喜欢热闹,年节的时候,大家团团聚在一起,她能吃的不多,但看着小辈们吃得欢,心里也觉得乐呵。
不管什么样的宴上,玉茹绝对是吃的最香的那个,就连比她小的玉莹也不如她。
小姑娘吃的时候,脸上挂着满足的笑,颊边酒窝深深,看着就让人心情大好。
王姨娘猜测,这估摸也是老夫人喜欢玉茹的原因。
不过玉茹一定不会承认的。
“我以为你要带那支蝴蝶钗呢!”
王姨娘握了握女儿的手,感觉到她手心温温的,遂放心下来,拉着人到身边坐下。
先前把首饰给玉茹时,她目光在那对蝴蝶钗上面流连半晌,显然是极喜欢的。
玉茹伸手摸一摸头上的一对玉兔,杏眼笑成一对月牙,
“这个也好看!姨娘给的每一样首饰,我都喜欢。”
玉茹说的是真话,王姨娘给她的东西品相极佳,就是最时新的首饰铺子里都不一定能同时找到这么好看、又充满意趣的首饰。
“念秋,给姑娘端一碗粥来。”
王姨娘扶着肚子,坐在女儿身边,轻声喊丫鬟。
如今不过辰时刚过,离家宴还早得很呢,想到女儿爱吃腊八粥,王姨娘昨夜就选了食材,今早亲手煮的。
腊八的早上,伯府必定要吃腊八粥的。
每个厨子做腊八粥的方法都不同,总的来说,就是把八种食材混合到一起,煮成一大锅粥,不同人家用料不同,腊八粥的口味也有区别。
当然,整个临安用料最好的莫过于宫里。
每年腊八,宫里御膳房也会煮许多腊八粥,但不是贵人们要吃的,而是皇上送给朝中的勋贵的。
别看这不过是一碗粥,临安的勋贵们在皇上心中的地位,有此可以窥见。
也不是所有的勋贵都能领赏,像武安伯府,从前逢年过节还能得些宫里的赏赐,自去年开始,已经不在皇上封赏的名单上了。
大厨房得了林氏的命令,也早早煮上了,不过琉璃院这里离得远,大厨房端过来早就凉透了,黏糊糊的一碗,里头有什么东西也看不清,瞧着就让人没有胃口。
王姨娘自然不会让女儿吃那个,每年她都是亲自动手。
念秋的动作很快,不一会儿就从里间端着托盘出来,朱红色的托盘里,放着一个略大些的粥碗,盖着盖子,边上另有两只青花小瓷碗,端在手里沉甸甸的。
“知道姑娘要来,姨娘早就吩咐小厨房灶火不息,这会儿还热着呢,姑娘趁热吃。”
念秋还没走近,玉茹就闻到一阵香气了。
姨娘做的腊八粥和府里不同,是咸口的,也不仅仅放了各种米类,而是看见什么顺眼就往里丢什么,玉茹喜欢吃的东西放得尤其多。
手边的这一碗里就有不少鸡丝、芸豆、香菇等等,光看着就觉得色香味俱全。
那头武安伯也起得格外早,他可不是为了喝粥,腊八粥于他无可无不可,可圣上赐的又不一样了。
武安伯嘴上不说,心底对圣上赏赐腊八粥还有一点点期待。
这不他起了床,连早膳都没吃,说是在练书法,其实竖着耳朵听外间的动静。
不过,一刻钟过去了,两刻钟过去了
等了半天也没听见太监传旨的消息,气得他伸手扔了笔,染了墨汁的狼毫,狠狠地在宣纸上涂上一笔乌墨,先前写的字都白瞎了。
想到小时候烈火烹油的伯府,再看看如今只能看别家热闹的寂寥模样,若不使劲克制着,武安伯恨不得把书房都砸了。
刘福也知道伯爷心情不好,可他这里接到一个惊天密报,摸不清真假,也不敢定夺。
他站在屋外,听着里面丁零当啷的声音,想禀报,又吓得不敢开口。
可他垂首盯了手里的信纸半晌,还是决定硬着头皮敲门。
“伯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