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云漾音乐节【已修】(1 / 2)

加入书签

也不知是不是运气的缘故,王祐泽才学会坐船捕鱼,就捕到了几条小鱼和一条黑鱼。

晚上,三人把黑鱼养在水盆里,将小鱼炸了吃。

甫一出锅,就被等候已久的李新航拎起了鱼尾巴。

“唔,好吃,”他一口咬下鱼头,咸盐酥脆,连鱼骨都不用吐。

这难得的美食最终作为零食被干掉了。

吃完后,李新航两眼发亮地盯着水盆里游动的黑鱼,时不时用手戳了戳尾巴。

王祐泽从他身后经过的时候,还能听到念叨声,“黑鱼黑鱼,乖一点,哥明天就来吃你。今晚睡个好觉,不许溜走哦。”

着实滑稽。

入睡前,三人凑一起,看看接下来要制作的乐器。

“日记上记载的第四件乐器是二胡,新航,你找找有没有这件乐器的图谱。”

李新航翻了翻,眼睛一亮,“有。”

他把那张制作竹二胡的图递给王祐泽。

相对排箫、笛子和竹埙,竹二胡的制作工序更加复杂,所需材料也比较多。

赵殊大致扫了眼,眉头微蹙,“这里,”手指点着琴筒制作一图,“需要蒙皮。”

而节目组,没有为他们准备蒙琴筒的皮。

竹二胡制作的任务,遇到了瓶颈。

在找不到合适的制作皮料后,他们干脆用做卫生的脏布来蒙琴筒。

成品发出的声音自是不咋地。

接着,他们把精力放在第五件乐器双音竹管琴。

根据图谱,这种琴需用五十六根竹子,面积长度可达三米多,制作起来颇费体力。

时光,如白驹过隙。

日子过去大半个月,双音竹管琴即将开工之际,李新航三人也适应了这般生活。

甚至可以说,过得如鱼得水

“小泽,我们今天吃什么”

“笋炒肉、酸笋鱼汤、炒鸡蛋”

手执大勺的王祐泽正在铁锅前,边忙活边回答的时候,赵殊从外头进来了。

第一句话就是,“祐泽,今天有竹筒饭吗”

“有有有。”王祐泽头也不转地连声应道。

等饭菜上桌后,李新航迫不及待地给他看自己的收获,“小泽,你看,我今天在竹林里发现了蘑菇。你放心,这些蘑菇我在书上看到

的,绝对可以”

话还没说完,赵殊一手拎着自己的篮子放在面前。

祐泽探头看了一眼,十分惊喜,“这是活虾”

却见里头,正活蹦乱跳着一只只野生虾。

赵殊颔首,“溪边捞的。”

闻言,祐泽赶忙提醒他,“下次去的时候一定要叫上我。”

就怕出什么意外,他不能第一时间赶到。

道完这话,他弯着笑眼,小梨涡深陷,“新航,赵殊哥,你们辛苦了,说吧,等下想用蘑菇和虾做什么菜。”

那二人就等他这话了

于是,接下来的时间里,三人吃着碗里的食物,望着篮子的食材,聊着锅里的食谱。

除了伙食有所改善外,他们还在这悠闲的日子里,用竹子做出许许多多的家具,小至漏勺,大至椅子。

第一个椅子还有点丑,不耐坐,到第四个、第五个,就有模有样了。

下一步,李新航想做出竹桌子和椅子配套,赵殊想做出能乘凉的竹棚。

若不是祐泽还记得他们是来录节目的,恐怕那两人连乐器制作都抛开了,简直是玩得不亦乐乎。

后台监控室。

这是蔡鸿第二次来这里。

许久没听到节目录制消息,总归有些担心。

进门的时候,他见到许导一手执筷,一手拿着饭盒,扒两口饭,抬头瞧一瞧,瞧完以后再低头扒两口饭。

“怎么样,老许,祐泽几个人过得还好吗”

一面问着,蔡鸿走到许导的旁边,顺着他的视线观看监控摄像。

“你应该问,我过得好不好。”许导瞥了他一眼,接着继续低头扒饭。

蔡鸿不明所以。

直至旁边的一位编导解释了两句,方才明白过来。

他仔细瞅了瞅监控里,那三人摆上桌的热喷喷菜肴,再瞧了瞧老友饭盒里凉冰冰又油腻腻的饭菜,啼笑皆非。

“也确实,我看他们的伙食还挺丰盛,”说着,他神色一动,虚虚指了指屏幕,饶有兴趣道,“这些东西都是他们自己做的”

他指的地方,正是野外用竹子搭建的鸡舍。

许导哼了一声,没好气道“除了他们,谁还这么闲做这个你看他们三个,每天都到鸡舍抓鸡捡鸡蛋,吃得油光满面。”

却原来,这三人为

了吃鸡方便,特地花了一天的时间,把竹林里散放的鸡一次性抓起来,装到用竹子编好的鸡笼里,再放到搭建在野外的简易鸡舍。

住一起的鸡多了,生的鸡蛋也多了。

说到这里,许导就回想起此前这三人用柴火烧的烤鸡,不用闻味,光是看他们吃都知道这烤鸡有多香。

也许咬下去,表皮酥脆,肉质鲜嫩

光是回想,他就受不住了。

此时再看凉飕飕的饭菜,默默地,许导放下了盒饭。

憋了憋,他还是忍不住向蔡鸿吐苦水,“你说他们三个人怎么就不急呢待在这么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却还有闲情逸致搞七搞八。”

话语一顿,他又补充说“当然祐泽还算靠谱,还没忘记任务的存在。另外两个唉,游手好闲,不务正业。”

见老友摇头晃脑,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模样,蔡鸿忍着笑意安慰了几句。

不过,老许说得也对,不能任人这么混下去。

思及此,蔡鸿问了一句,“那接下来你打算怎么做”

“接下来”许导嘿声一笑,“当然得让nc出来搞事情。”

录制节目第二十三天。

狂风骤雨,电闪雷鸣。

在三人按往常准备回卧室休息的时候,诅咒乐声,不期而至。

“轰隆隆”雷声响彻天际。

忽然,一道闪电从天劈下,耀眼的银光照亮了窗外的身影

只见一个穿黑色斗篷,头上长着尖角,脸上戴着面具的人撑着一把黑色油纸伞,伫立在外面。

李新航还来不及吓得大叫,就被王祐泽捂住了眼睛。

当温热的手覆在眼前时,李新航愣了愣。忽又听到手的主人说“都是人扮的,不看就不害怕了。”

登时,恐惧感消失殆尽。

翌日,狂风过后,院子里的小草,被吹打得东倒西歪。

三人收拾院子的时候,发现地上躺着横七八竖的竹子,切口不整,看上去不像是人为砍的。

李新航俯下身,正打算捡起来时,忽然喊道“这上面刻着画。”

几人忙把竹子一根根摆好。

经过研究,他们终于弄明白画上的意思。

准确地说,这上面也叙述了竹乐村的历史。

然而和日记本主人所说的不一样,竹

乐村根本没有外来者入侵,每年盛大节日的乐曲,也是由整个村子一起吹奏的。

“看这张图,上面画着几根竹子,竹子下方是人拿着乐器吹奏的场景,然后这个,”指尖挪到小人身边刻出来的小星星,祐泽有些迟疑地说,“这应该是表示高兴还是”

一旁的李新航立马接道“还有可能是祝福特效。”

跟着,脑洞大开的他按着节目组中二的故事背景,开启了看图写话模式。

“这个故事可能是这样的,竹乐村里的人本来过着自给自足,悠然自得的生活,”道此,他还举了个例子,“就和咱们现在一样,乐不思蜀。”

“然后呢,村子里也确实有五位长老,和日记本主人说的差不多,可是你看这幅图,拿二胡的长老额头突然多了两只尖角,变得面目可憎。这个长老在拉二胡,前面是一个躺在地上的人,这人脚边还有像排箫一样的玩意。这说明什么说明根本没有什么外来入侵者,而是出了内鬼,这个长老才是坏蛋”

听起来好像挺有道理。

“可是,这和日记本上说的有点出入。”王祐泽有些不太确定。

赵殊若有所思,“也许写日记本的那个才是真的幕后黑手。”

他们讨论半天,也没得出个结论,索性静观其变,继续完成做到一半的双音竹管琴。

录制节目第二十六天。

天朗气清。

三个人在院子摆弄着大件。

当完成最后步骤时,王祐泽擦着额头,眉开眼笑,“完成了。”

话音刚落,远方传来熟悉的螺旋桨旋转声。

只是这一次,无人机放出的,是一个成熟女性惊慌失措的声音,“孩子们快跑,带着乐器逃到竹林里去,他要追来了、追来了。”

不待三个人反应过来,四面八方,响起了诅咒乐声和嘶哑诡异的笑声。

李新航脱口而出,“这笑声好像那个最早引我们入村的声音。”

当下,王祐泽果断吩咐,“我和赵殊哥抬着这件乐器走,新航,你到卧室里拿出其他乐器。”

同一时刻,无人机的女声在空气中传播

“记住,用竹乐之声唤醒竹灵,它会出来守护你们。”

显然,任务指示是让他们带乐器到竹

林,并且吹奏所制作的乐器。

“咚咚”

巨大的震动声从远方传来,随之而来的,是第二架无人机的螺旋桨旋转声。

几人逃离宅子,经过鸡舍的时候,还看到那里已经狼藉遍地,公鸡母鸡都在四处乱窜。

一抵达竹林,三人就忙着让各种乐器发出声音。

当排箫被王祐泽吹响的时候,竹林里忽然奏起箫乐。

当赵殊吹出笛子的第一个音时,笛乐跟着融入箫乐中。

而当李新航用制作糟糕的弓,拉动制作粗糙的二胡弦时,二胡声也随之扬起。

当最后一样乐器,双音竹管琴发出响音,竹林里的合奏曲正式完成。

戴着各式面具,穿着五颜六色斗篷的人从四周走来,他们的手中,拿着各种竹制乐器洞箫、笙、葫芦丝

这是一场竹乐演奏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