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1 / 2)

加入书签

老板对于有才华的人从来不会吝啬于金钱。

江河一幅画没画,依旧每个月领工资,与他一样的人,国家出版社也有一个。

苏锦绣听到京美的编辑们说起这个神人的时候,也忍不住的勾了勾唇,抬手瞧瞧编辑部办公室的门:“老孙。”

“厂长。”江河的责任编辑老孙立刻站起来。

“江河那边的稿子别急着收,你先负责其它作者吧。”

老孙的表情懵了一下,然后愣愣的点头:“我知道了。”

“财务部那边说一下,基础工资照常发放。”

编辑们:“……”

这……他们才刚说完呢,就轮到自己了?

孩子们放了寒假就等于到了年关,苏锦绣回了办公室就把财务的出纳喊来,说和红星电热毯厂联系好了,年礼是每人一条电热毯,直接拿钱过去取就行了。

红星电热毯就是宋清华和红叶山那群公子哥一起搞得厂子。

从十月份就开始出货。

不过因为十月份弱水那边就已经开始很冷了,出的第一批货,都没在京城露头,直接就送去了弱水,那边老百姓的日子过得确实清苦,尤其是市里住单位房的人家,他们不想村里的可以盘炕,一家子全靠火炉续命,如今有了电热毯,自然咬咬牙都得买了。

不说别的,只那些家里有孩子的,都得为了孩子买一床。

再说价格也不贵,咬咬牙还是买得起的。

因此,红星电热毯厂第一个月的收益就将投资进去的那些给全部赚了回来,尤其是宋清华,因为是技术顾问,又是正儿八经出了大份子钱的,至少有一半都进了他的口袋。

到了十一月份,电热毯就只少少铺了一些货,绝大部分被运往了海城和海城周边的金三角地区。

比起干冷的北方,那边的湿冷才是最难熬的。

不像北边儿还会用炉子取暖,海城那边,取暖基本靠抖,硬生生的靠一身正气硬抗。

电热毯到了海市和金三角那边,动静可比在弱水的时候大多了,主要是那边工人多,家境殷实的也多,在知道这么个神仙玩意儿后,立刻就买了,准备过一个温暖的冬天。

之前因为买地皮的原因,夫妻俩掏空了积蓄,后来基本都是靠着工资过日子,有了红星电热毯厂的这笔资金,夫妻俩口袋里顿时宽裕了起来。

口袋里有钱了,就想花钱。

于是在厂子放假的第二天,宋清华就把睡得迷迷糊糊的苏锦绣给挖了起来。

洗漱完毕,吃了早饭,苏锦绣才一头雾水的跟着宋清华出了门。

宋清华带着苏锦绣走过狭窄的小巷,一路往最里面走,一直走到尽头,才发现眼前豁然开朗,横在他们面前的,是一条长长的大巷子。

“这边距离咱们那个小院,确实挺近的。”苏锦绣回头看看那狭窄的巷子,不由感叹:“就是这条路有点荒,要是我一个人来去,还真有点害怕。”

宋清华仗着没人,紧紧的牵着妻子的手:“怕什么,下了班有我陪你,上班你又不走这条路。”

这倒是真的。

苏锦绣顿时也不说什么了。

两个人沿着路边往东边走,然后就看见一个公交站台,苏锦绣连忙小跑过去,看看上面张贴的车次表,当看到其中一辆车时,忍不住的眼睛一亮:“你看,这里有直达京美的公交车。”

“我早就研究过了,你看这辆车,也直接到我们部。”

宋清华指了指最下面的那个班次。

苏锦绣顿时吸了口气:“也就隔了一段距离,这边方便多了呀。”

“所以才带你来看房子。”

宋清华有些无奈的抬手摸了摸她的脸:“咱们快去吧,再在风口里站着,你脸该冻坏了。”

苏锦绣顿时缩了缩脖子,用围巾将脸裹了裹。

两个人路过站台又走了几分钟,来到一户人家门口,敲了敲门。

很快,里面传来一个妇人的声音,紧接着,大门就开了,妇人一见宋清华,顿时笑了:“是小宋啊,快进来。”

说着就侧过身子让了条路出来,等他们都进来了,才将门给关上,妇人带着他们一路往里走,一边走一边笑道:“你们尽管瞧,尽管看,这院子保护的可好了。”

“您先去忙吧。”宋清华笑着点点头。

“行,那我先进去忙去了。”

说完,竟然真的把他们扔下自己过了月亮门离开了。

宋清华拉着苏锦绣开始看房子。

“我看了好多家,这一家是最好的,没有被改成大杂院,因为院子状况好,之前好多人都盯着,反倒是没人住进来,主人家以前受过难,后来平反了拿着房契把当年被收上去的房子都给要回来了。”

这话说的,也不知道是幸运还是不幸。

“当年下农场,孩子都没了,只留下一个小儿子,去年也去了,现在家里就剩个四岁的小孙子,老夫妻俩都没了工作,如今就想把家里的房子给出了,拿一笔钱好好把孙子养大。”

宋清华牵着苏锦绣走过月亮门,苏锦绣这才发现,这居然是个三进的四合院。

“多少钱?”

“一万三千五百块钱。”

“额……咱们的钱够么?”

苏锦绣一听这钱就忍不住的头麻了。

“放心,红星那边十月份的分红已经给我了。”宋清华忍不住得意的笑笑。

苏锦绣蹙眉:“你如今在体制内,就别掺和红星的事了。”

“电热毯厂我是技术顾问,当初我也是拿了钱的,不过正如你说的,等过了年,开了春,我把我的那份钱拿了,就准备撤出来了,体制内还是不要碰这些比较好。”

宋清华捏了捏苏锦绣的手:“就连这房子,我都准备放在妈的名下。”

苏锦绣这才安了心。

“我们也不打算做生意,钱也用不完,不如多买几套院子,以后给八两九两他们一人一个。”

宋清华打算的很好。

苏锦绣眨了眨眼睛:“我听你的意思……你是还打算继续买?”

“有钱就买。”

宋清华摊摊手。

既然看中了,接下来就是交钱,办手续。

因为是公职人员,最后是颜晴从医院赶过来签了字,房契的主人换成了颜晴,那个院子就属于苏锦绣他们夫妻俩了,那户人家得了一大笔钱,很快就搬走了。

到了年前小年的时候,苏锦绣过来把院子从里到外扫了一遍,准备等有钱了,一定把这个院子重新装修了。

摸着干瘪的钱包,苏锦绣心疼的一抽一抽的。

这败家男人,也太会花钱了。

腊月二十八,宋清华收到第二笔款子,又起早贪黑的出去看房子去了,等买了第二套小院子后,宋清衍的火车也到了,他背着一包山珍到了家。

和他一起到家的,还有包里的结婚报告。

这次回来,他准备和江珊把婚事办了。

圆圆看见爸爸回来,立刻殷勤的去帮忙拎包,等包一开,里面有买给几个孩子的衣服,还有零食啥的,还有给苏锦绣和江珊买的红围巾。

用苏锦绣的眼光来看,这红围巾是有点过时了。

可这是宋清衍的一片心意,她收到了当即就围了起来,江珊也得了一条,但是是一条米色的。

江珊一看苏锦绣是红色的,很是羡慕,苏锦绣反倒很喜欢她的米色围巾,有心想要换,可人家那是未来丈夫送的第一个礼物,随便换了似乎不大好,最后只得作罢。

到了家,自然是吃一顿团圆饭。

饭桌上,圆圆坐在江珊和苏锦绣中间,一边享受着江珊无微不至的照顾,一边时不时的接收苏锦绣爱的投喂,宋清衍在旁边瞧着,发现圆圆虽说对江珊不如对苏锦绣那般亲昵,却已经不再抗拒。

显然,他已经接受了江珊会成为后妈的事实。

这让宋清衍原本高悬的心松快了些。

自从江珊在暑假的时候去军区过了一个夏天,下半年给他介绍对象的人少了很多,只是到底还有那些不死心的,经常带着家里未婚的大姑娘跑到他面前,也不明的说是相看,可过后那些大姑娘经常出现在他的身边,让他烦的厉害,连拒绝都不知该怎么拒绝,毕竟人家没有明说不是?

好容易挨到年底,立刻打了结婚报告就回来了。

他的级别高,在滇省上头也就军长和司令员级别比他高,所以他结婚报告一打,所有人都知道了,江珊的父亲虽说退下来了,以前级别也高,如今他们俩结婚,也算是门当户对了。

大年三十晚上,江珊在娘家过了最后一个年。

大年初六,天气晴朗,宋清衍和江珊去领了证,因为都是二婚,也就没有办婚礼,只是一家人坐下来吃了顿饭,就算是礼成了。

新婚夜,宋清衍喝了点酒,身上带着酒气。

江珊则是早早的把床铺好了。

两个人临睡前,先去圆圆房间看了看已经睡着了的圆圆,却没想到看见正拿着故事书靠着圆圆躺着的苏锦绣。

见他们进来了,苏锦绣连忙放下书:“你们赶紧去睡吧,圆圆今晚上我陪他。”

“麻烦你了。”

宋清衍点点头,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

“有啥麻烦的,是我自己不放心才过来的,圆圆可一点儿都没难受的,高兴的很。”

苏锦绣生怕江珊误会圆圆。

江珊自然是没有误会的,这一年来,她也知道圆圆对苏锦绣的依赖。

夫妻俩又感谢了一下苏锦绣,然后才回了房间,洞房花烛夜,夫妻俩坐在床上,一个拿着教参,一个看着手里的文件,谈话内容宛如老夫老妻。

“滇省那边教育环境不大好。”

江珊听到宋清衍说要将圆圆留在京城上学时,也跟着点了点头:“要不我留在京城陪圆圆吧。”

宋清衍愣了一下:“你不是想离开京城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