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第七十二章(1 / 2)

加入书签

嘉玉陷在自己的情绪里,哪会发现李嬷嬷眼里的闪烁。关于赵氏的死,是一个迷,到底是因着什么,似乎只有李嬷嬷一个人知道,却不能说。

晚间承焕的宴嘉玉自然是没去,她那似真似假的病,如今瞧着倒像足了十分。也不过是不过半日的时间,便发现身上有些酸软,身体有些发烫。映菱回了大夫人,又请了一次大夫。大夫把隔着帘子把了脉,蹙眉摇头。脉像平衡,哪里是生病的样子。可这人又确实起不得床,手心传来的不正常的发热也是真的。

大夫人坐在外堂,等了大夫出来回得几句,轻叹得一声儿,打发了大夫,往内室瞧嘉玉。

映菱挂起帘子,把嘉玉扶起靠在枕上,嘴唇上的血色淡了不少,两眼也没有了往日的光彩。

眼见得大夫人进来,也只能虚弱的叫了声大舅母。大夫人径自坐到床边儿的绣墩儿上,伸手摸了摸嘉玉的额头,说道“瘦了,你爹该要心疼了。”

这话一出,嘉玉便滚了泪出来。她爹对她好,好到能容忍她一切的异想天开,不管别人能不能接受,只要是她做的,她爹都包容。可是,如今听来,她娘的死似乎是因着她爹,她怎么能接受。

大夫人看她神色,似已印证了她的想法,道“前儿你大舅回来说得一事,说出来你听听或许能让你开怀些。”

说是国子监里有个苦学生,家境实是贫寒至极,却从不辍学业。家中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便已过世,与老母相扶生活。父亲刚死的时候族里的人也是劝着他母亲改嫁,可他母亲宁死不从,只一心要把他抚养成人。家中原本的薄田也被族里的人抢走了,他母亲便支了小棚,卖豆腐汤水,凭着自己一双勤劳的手,把儿子教养了出来,终于进了国子监学习。

那么多年的流言蜚语没有将母子两个打倒,他与母亲相扶相持,始终信任,所以两人虽然过着穷苦的生活,但却幸福开心。

可是,自他来了国子监后,他不在了母亲身边,母亲一个人操持着那个豆腐小店,却因着他进了国子监,倒有了人来说亲。他母亲自是不肯的。但上个月,他请假回乡看望

母亲,却看到一个男人绕在他母亲身边儿,两人虽恪守着礼仪,但看在他眼里却变了味。他怀疑他的母亲,说她不再相信他会给她带来好日子,怀疑她想抛弃他重组家庭。两母子吵了一架,这个学子便负气回了国子监。

前两日,收到乡里人来的信儿,说她母亲一病不起,要他回去看看。这个学子终究还是回去了。只对同窗道他母亲身子一向好,从未生过病,便是有些小病,也从不就医便会自然好。如今怎么就会生了如此重的病。

听到这儿,大夫人也没再继续这个故事,只对嘉玉道“玉儿,过去的事,是非曲直谁都没办法说个清楚。亲人之间,也许真相不是最重要的,信任才更重要。”

嘉玉挽了巾子,轻轻擦了擦眼角。咬了唇,垂了头道“我原本没想过追问。”

“那现在也当不知道,你父亲是个怎样的人,你该是清楚的。”大夫人握了嘉玉的手,又道“或许这京都并不适合于你。”

嘉玉瞪了眼,这话是什么意思她一直以为,赵府所有的人都是想她嫁给九王爷世子的,可

大夫人又轻拍了她的手,起了身,道“你好好休息。”

李嬷嬷见大夫人走了,又低了头进来,眼里似乎也红过,站到嘉玉身边儿,道“大姑娘,终究是奴才对不住四小姐。奴才没侍候好四小姐,但奴才还是想侍候好大姑娘,也不负四小姐待奴才的情份。”

映菱端了药水给嘉玉,又服侍着嘉玉喝下,这才道“嬷嬷,这些事儿您就不该这时候才告诉大姑娘。”

对于映菱的指责,李嬷嬷没有一丝埋怨,只道“大姑娘,确实是奴才考虑不周。但是大夫人说的对,您不适合这京都。”

嘉玉再不会往别处去想,只轻声道“你先下去吧,这些年也委屈了你,回去后你还是跟着我罢,母亲应该是乐见的。”

李嬷嬷眼里浸了泪,颤着声音道了声好。

第二日一早,迎荷几个也过来作陪,正说着话,外头却有丫头急急的回道“表姑娘,郡主来了,就快到府里了。”

几个姐妹都起了身,一个个都回了院子。迎熹出得门时,转过头来看了看嘉玉,那笑容似乎有些牵强

也不再磨蹭,映菱赶紧扶了嘉玉起来,穿衣上妆,紧赶慢赶的,总算还是在郡主入门的时候,有了几分可以见客的样子。

郡主进得门来,嘉玉正要往门外迎,便听郡主说道“你病得如此重,还起来作什么。”又牵了嘉玉,往脸上瞧得一回,说道“这么厚的胭脂水粉,玉姐姐这是当我是外人了。”

嘉玉笑得一回,反牵过郡主的手,道“我平时倒是很少用这些的,趁着这个机会,可不得好好用用。”

“嗯,还会说笑了,看来你心态倒是好的。我听大哥说,一般的病,只要心情好了,病就算好了一半,再配合了药方,再没有不好的。”

嘉玉只笑得一下,却不接话。

映菱正拿了茶水瓜果进来,放到两人中间的小桌上,蹲了半个身子退到门口处,再转身下了帘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