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修bug)(1 / 2)
城外。
燕军左翼,五千燕军骑兵结阵而立,所有士兵均神色肃穆,双手紧紧地握着手中的长戟,随时准备着疾冲而出。
率领这五千骑兵的、都指挥佥事章玉眺望着不远处被人缓缓地打了开来的正阳门城门,激动得不自觉地扬高了些声音赞叹:“正阳门的城门竟然真的在天黑之前打开了,王爷之神机妙算,真乃当世孔明啊!”
此番进攻京城,公仪修把二十万的大军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五万人,陈兵京城东边的东安门,另一部分十五万人,由他亲自带军,前往京城南边的正阳门,等到酉时一刻,双方一齐发兵开始攻城。
可是,虽然在京城的四个城门中,每个城门处守城的兵力都是一样的,但是,在其他方面,有两个城门还是与其他的城门很有些不同。
比如西安门,在那里守城的将领,是之前曾在眉山打败过公仪修部下李彬的队伍的罗达,乃开国勋臣、将领,中山王罗元德之子,身高八尺五寸,力大无穷,又自小熟读兵书,既有勇又有谋,可谓魏国一大能将也。
而正阳门,则装备得有大炮,火力十分凶猛。
剩下的东安门和太平门都比较一般,守城的将领既不出色,城墙上也没有配备火力强大的大炮。
按照常理来推,要进攻京城,应该集中火力猛攻东安门或者太平门,又或者分兵两支,分头进攻东安门、太平门,才最容易攻破城门,拔军入城。
而此番随公仪修往京城而来的、他的几位心腹将领们,比如章玉,也是这么向公仪修进言的。
可是,公仪修最后定下的攻城策略,却大大地出乎了章玉等人的意料:
他竟然只分了五万的兵力陈兵东安门,剩下的十五兵力,他亲自带着大军压到了正阳门外。
章玉等人觉得公仪修此策略太过冒进,纷纷劝阻。
公仪修却安抚他们道只要他带大部分兵力陈兵正阳门,不顾一切猛攻正阳门的话,天黑之前,正阳门便会打开。
自古守城容易攻城难,便是因为城墙高大坚固,让城外的人拿它没有多少办法,所以,在守城的将领不昏庸的情况下,攻城通常都需耗费不少的时日,可如果城门一开,整个京城便如被拔去了尖牙的猛虎,大军长驱直入后,拿下它只是分分钟的事儿。
章玉等人虽然仍旧将信将疑,但公仪修是他们的主公,又解释了一番那般策略的原因,而且,公仪修从未随意乱下决断,几大因素一叠加,章玉他们便不再多劝。
只按照公仪修的命令,去布置兵力了。
中军旌纛下。
公仪修双臂举起,擎着一柄千里镜放到双眼前方,凝神观察着不远处战场上的战况。
朝廷军人少,又不及燕军骁勇善战,和燕军两军相接了没多久,就被燕军冲击得失了阵型。
一块一块的,宛如散落在海洋边缘的各个小岛。
这些小岛中,很多将领慢慢地先后带着自己的部下投降了,比如袁敬,唯有一个将领越战越勇,指挥着和自己散落在一处的大部分部下,如一柄出鞘了的利剑,狠狠地击杀着进攻他们的燕军。
如李朗。
“如此勇猛的悍将若就此战死沙场,实在可惜了。”
语罢,公仪修右手朝后一伸,把手里的千里镜递给身后的心腹太监安公公后,身子一转,抬起左手抓住身旁马背上的缰绳后,左腿提起,踩入马腹边的马镫里,右手抓住后鞍桥右侧,左脚尖向下压,右脚蹬地,轻轻向上跳起[1]后,再一个利落的翻身,便跃上了一色雪白的高大骏马照夜玉狮子。
双腿一夹马腹,公仪修驾着照夜玉狮子冲下土丘,风驰电掣地奔向战场。
……
又一戟把一位燕军挑落马下,再一戟狠狠地把人家的胸口戳了一个大口子后,李朗策马往前,正准备迎战下一个燕军士兵时,忽然,一柄红缨木仓打右方斜刺了过来。
那是一柄丈八长的红缨木仓,木仓锋寒芒若雪,杀气森森。
与此同时,一道清冽的声音响起:“参将勇猛过人,本王来会会。”
燕王公仪修!
那个传闻中战必胜,攻必取,威名赫赫,镇在燕地,威慑得匈奴如乖巧的小娃儿,几多年不敢放肆的男人!
李朗心下一凛,连忙打起十二副的精神,手中长戟和马背上的半边身体一同转向,迎向来人。
长戟和红缨木仓刚一撞上,李朗的右臂便是一麻。
燕王的臂力真大!
自己已是袁敬手下士兵中力气排名前三的人了,没想到这份大力气,到了燕王的面前竟然不值一提。
李朗心中戒备更甚,手下的长戟使得越发的滴水不漏。
只可惜,他遇到的人是公仪修。
燕军中的第一人。
自出师以来,除师父外,没有人能在他的木仓下坚持过三个回合的,公仪修。
两个回合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