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2章大明的垂帘听政(2 / 2)
百官们个个都有小心思,朝堂上的势力也是错综复杂。
必须要在其中妥善处理,平衡好每一股势力。
这就是难点,也是朱雄英颇为青涩的点。
老爷子能坐稳大明皇帝二十七年,靠的正是他身上的这份威严。
杀伐果断,向来都是朱元璋的代名词。
杀出个昏天黑地,杀出个朝堂清明。
但这些都是朱雄英学不来的。
滥杀官员不符合朱雄英的治国理念,况且在这朝堂之上也不好入手。
第二天上早朝时,龙椅之上就已经多了一道帘子。
朱元璋说垂帘听政,就垂帘听政。
往后朝中的大事,看来真的是要朱雄英全权处理了。
……
朱元璋垂帘听政的消息,很快就被登在了大明民报之上。
百姓们听说后全都欢呼雀跃,载歌载舞。
没有人比百姓更能懂太孙殿下这几年为大明所做的一切了。
从饿死的边缘到每天都能吃上饱饭,太孙殿下仅仅只用了两年。
高产作物的建立无疑帮了百姓们的大忙。
现在谁提到太孙殿下不说一句好?
现在应天府遍地都是免费学堂,许多穷人家的孩子都能上的起学。
这其中当然要归功于太孙殿下。
原来家家户户基本上都是文盲,现在家中至少能有一个识字的了。
再过二十年后,相信整个大明的文盲都会减少一半。
百姓虽不懂军事,但他们能真切的感受到太孙殿下的好。
朱雄英的长生碑,在大明卖的相当畅销,差不多家家户户都有一块。
百姓们供奉的十分虔诚,都希望太孙殿下能够长命百岁。
不夸张的说,现在朱雄英在民间的威望甚至要高过皇上。
这其中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朱元璋在背后暗中操作。
民间的舆论,朱元璋一直都很在乎。
自己正是因为杀伐成性,才被民间的百姓唾骂。
绝对不能让大孙也吃了同样的亏。
不管是说书人还是长生碑,都是朱元璋在背后一手操办
许多说书人每天讲的故事都是经过朱元璋看过才准许讲的,主要内容一般都是用来称赞大孙。
久而久之,大孙在民众间的威望自然达到了顶峰,这也是朱元璋最想要的效果。
有了民心,其他的一切就好办了。
兵权这块,朱雄英也根本不用操心。
军事学堂的学生已经相继毕业,他们将会被分配到大明的各个地界。
他们对朱雄英的忠诚程度,是毋庸置疑的。
到时候,大明各地基本上都有朱雄英的人,还怕兵权归不到手上?
朱元璋突然宣布垂帘听政,朱雄英其实多少也能预料。
现在老爷子的年龄已经大了,说句不好听的,说不定哪天就先走了。
古代的平均寿命一般都在四十岁,而老爷子今年已经六十多了。
照历史所说,朱元璋享年七十一岁。
照这么算,老爷子也只有不到五年的时间了。
老爷子还是想利用这最后的时间来培养自己,给自己这么一个锻炼的机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