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6章(1 / 2)
这一招确实让九环水泥无比难受,因为他们除非是遇到了大灾大难,或者当地政府搞活动有硬性要求,不然的话他们没有理由支出这笔钱。
特别是这么大额,还是捐给八杆子打不着的这边,他们的分厂是建在邻县,也不是这里,给这里捐的话,邻县那边要不要捐?
几千万元,贪污或者挥霍都比捐赠容易。
虽然当地政府没有接受这笔钱,但风声已经传出去了,全县人民都知道了,你非不要这笔钱,你是何居心?
所以拖也拖不了多长时间,最多说需要请示上级领导。
思考犹豫矜持了两天,当地政府最终还是接收了这笔捐款,没办法,不收显的太傻,收了实际上更傻。
原本的方案,就是县里以码头入股,思杨这边出这钱改造,最终双方或平分,或四六这座码头。
现在还得合作,只不过思杨一边只需要再出三千万元,就取得了一半的股份。
实际上钱还是那么些钱,并没有多掏多少,思杨还落了个好名声。
正当杨辰沾沾自喜之际,一篇《警惕,强迫式捐款》文章出现在了经济日报上,这个报纸的份量可是相当高。
文章就以某县为例,讲了这次的捐赠,虽然多数地方都做了模糊式处理,但知道的人都知道发生在了那里,毕竟思杨捐那五千万元,也是好好地宣传了一把。
文章没有点明思杨的外资成份,但是却呼吁各地,在出售或合资公共设施时,警惕这种以捐款为名义的提前占位。
虽然说这样的招数杨辰不打算用第二次,确实不合适,第一次用能收到奇效,第二天你再用,就是侮辱人家的智商了。
但不用归不用,杨辰却不想让人家这么指责。
你既然能用媒体,我就也能用,你能用国家大报,我就用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南风报。
双方本来就有很好的合作关系,南风报又是认钱不认人的主,思杨又是他们比较偏向的外方,于是双方一拍即合。
本身最近这边一直在考察水泥市场,拿考察报告出来改一改,就是专题。
第一篇《丹州水泥,享地理之便,受地理之苦》,文章指出,丹州水泥背靠丰富的矿产资源和优秀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独占市场,外地水泥企业难以进入,吃了几十年的饱饭。
但同时,也导致了丹州水泥扩张的欲望不强烈,等他们醒悟过来就会发现,周围的市场已经全部被其它企业占据,无法再就近扩张。
用丹州水泥来打第一炮,是杨辰的一个障眼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