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1 / 1)

加入书签

虽然朱标杀方国珍的时候,确实没考虑这么多。但是,又何必解释呢?

朱元璋今天刚告诉他,要君心难测嘛!

“所以……”

朱标伸出手,几乎同时,轻轻抬起了温香和暖玉下巴,道:“本世子对你们如此大恩,单单按摩,不足以报答吧?你们还有没有,其他的手段呢?”

第二天鸡还没叫的时候,朱标就被暖玉叫醒了。他神清气爽,前往中书省,开始早朝。

早朝嘛,处理的都是日常事务。事情都不算大,却是极为琐碎,朱元璋剖断如流,朱标没有发表任何意见,只是坐在朱元璋的身边倾听而已。

话说回来,事情虽多,还是有脉络可寻的。

东吴平灭,张士诚十几年的积储都归了朱元璋。如今,吴国不但有足够的能力赈济今年的旱灾,而且大大有富余。

所以,现在朝堂上讨论的,主要就是安排何人去新占领区上任,如何赈济旱灾,减免哪个州府的赋税。

顺便说一句,朱元璋真正发迹,就在于渡江作战攻破了太平府这个盛产稻米之地,终于能让全军吃饱饭了。那毫无疑问,太平府普通百姓,以一府之地,供养数万大军,肯定是做出了很大的牺牲的,算是朱元璋的“有功之民”了。

朱元璋不是不讲理的人,现在终于腾出手来了,决定报答太平府的百姓。他决定,今年尽管太平府没有受灾,但还是要免征赋税三年。非但如此,三年以后,太平府所有赋税一概减半征收,以为定制,永不加赋。

除了这些之外,朱元璋就是告诫敲打那些武将了。

朱元璋告诫徐达他们,尽管灭了张士诚。但是,如今中原还在胡虏手中,天下未定,不可安于享乐。昨天大肆庆祝也就罢了,从今天开始,就应该把精力集中到军务上来。

然后,他又告诫那些张士诚的降将,原来你们跟着张士诚吃香的喝辣的,结果怎么样?张士诚完蛋了。要不是咱足够宽仁,你们连性命都未必能保全。以后,一定要严守国家律法,兢兢业业,不可有丝毫懈怠。

总而言之,朱元璋不仅自己是一名出色的劳模,而且逼着朝臣们做劳模。他迅速地将朝堂上因为覆灭张士诚、方国珍而升起的浮躁气氛,扭转为了励精图治。

早朝之后,百官赐宴。

然后,朱元璋将世子朱标、大都督徐达、相国李善长,鄂国公常遇春,太史令刘伯温,邓愈、汤和、廖永忠、胡美、宋濂、朱升、杨宪、胡惟庸、汪广洋等几十名文武大臣,诏到了白虎殿。

这种小会,谈论的是才是真正的军国大事。

今天谈论的,就是重修应天城以及吴王宫之事。还是那句话,灭了张士诚之后,朱元璋钱粮充足得很,可以办很多以前想做却没做的事。

事实上,这应天的设计图,已经由文臣们定的差不多了。诸位武将的意见,在这种事情上,也没那么重要。

朱元璋今天主要想听的,是远来的朱标的意见。

墙式冲锋,鄱阳湖献计,土地改革,律法总纲,百官俸禄,种痘之术……随着一桩桩功劳的建立,即便不考虑父子亲情,纯以能力而论,朱标在朱元璋心目中的地位,已经胜过任何文臣。

到了现在,在军国大事上,朱元璋已经习惯于听了朱标的意见后,再做最后的决定。

“诸位请看!应天城西北方向直接连接大江,东边却只到白下门外,距离钟山天险甚远。城中逼仄,如何堪为新朝之都?所以,上位命刘某人占卜吉地,将新的吴王宫,定在钟山之南。并且,将应天城向东北方向延伸,直到钟山脚下。如此一来,应天新城方圆五十四里,规制雄壮,尽据山川之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