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1 / 1)
“这就是一百五十万石粮食,三百万两银子了……沈家果然是富可敌国啊!也罢,如今天下未定,就继续苦苦沈家吧。”
朱元璋一向看不起商人,之所以一直减税,也是为了天下百姓而是商人本身。现在,花沈家的钱,他真是毫无心理负担。
朱标道:“还有,就是买一部分粮食。咱们平陈友谅、破张士诚、灭方国珍,国库里面的金银珠宝、奇珍异宝并不少,只是缺少粮食罢了。所以,儿臣的意思是,命水军南下,去安南陈朝买粮。陈朝盛产稻米,一年三熟。多了不敢说,二三十万石,应该是有的。”
“嗯,高丽、扶桑,都去转一转!一来,再凑个二三十万石的粮食,二来也让扶桑和高丽见识见识,我天朝水师的厉害。”
历史上的朱元璋,对高丽、扶桑的兴趣并不大。但是,经过朱标的不断潜移默化,朱元璋已经慢慢改变了观念。现在,北方中原尚未拿下,他却已经对高丽扶桑未雨绸缪了。
朱标道:“那总的算起来,朝廷就是有了近两百万石粮食的额外收入,可供三十万大军征战一年以上。江南百姓的负担,就小的多了。儿臣的第二个主意,就是军纪。”
“对,确实要注意军纪。咱们如果嘴里喊着三年免征,实际上却任由将士们劫掠,那可就成了天下的笑话了。嗯,标儿你们上次,攻打平江的时候,人人身上挂着木牌,写上:“戮良民者死,掠民财者死,折民居者死,擅离营二十里者死。”,这就很好, 北伐之时可以照办。”
朱标道:“除了木牌之外,还可以将我军的军纪,编成歌谣,让士卒们传唱,加以提醒:吴国官兵要牢记,北伐是为华夏一。王师天兵救黎民,行军途中守纪律。第一条,北方父老皆亲人,妄杀一人抵命去。第二条,北方妇女皆姊妹,调戏妇女砍头去。第三条,军饷充足我吴军,买卖公平要和气……”
朱元璋在为北伐做准备,朱标也在做准备啊。
这歌谣却是早已准备好的,总共宣布了十二条军纪。违反任何一条军纪,都是斩首之刑。
多吗?
其实不多。
古代军队,讲究的是“十七条禁令,五十四斩”。朱标才十二条,这才哪到哪啊?
不过,“十七条禁令五十四斩”合不合理不谈。那些大字不识一个的官兵,怎么可能记得住啊?
倒是朱标这新编的便于传唱的歌谣,便于记忆,便于理解。
如同那个“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吴王”一样,这个十二条军纪的民谣,是另外一个“北伐大杀器”!
紧接着,朱标又说了北伐的第三项措施。
“北人心中的南北之别,骤然之间难以消除。如果我军过处,任命的都是江南人为官,北人恐怕难免被征服的屈辱感。所以,儿臣的意思是,朝廷提前准备一些出身北方的官员,让他们回北方做官。一来,这些北人更加熟悉北方民情。二来,减轻北方之人被征服的屈辱感。三来,也算千金买马骨了,鼓励北方士人投效咱们。”
朱元璋毫不犹豫地点头,道:“嗯,此事确实应该日程。天下大乱,流落江南的北方之士,很有一些。咱这就下旨,令有司寻访流落江南的北方文人,从优录用!还有,韩宋朝廷内部也有不少北方人,咱都安置在滁州了。现在,这些人里面,但凡有点能力的,不分文武,咱都要用。让他们回北方做官,去他们的家乡做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