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0章(1 / 2)
……
一方面,李成桂这上联有“提三尺剑安邦定国”之意,其他人没那个功业确实不好对。另外一方面,李成桂一说上联,大家马上就对出下联,李成桂怎么装逼啊?
所以,众文武官员纷纷皱眉摇头。
“诶!有了!”
现在有资格接李成桂下联的,当然是老崔莹了。
崔莹苍眉一挑,道:“老夫给李右军对的下联是:一条鞭末定乾坤!”
“好!崔侍中此句绝妙!”
“一条鞭末定乾坤,不但完全能与三尺剑头安社稷相对,而且慷慨雄烈之气,也是完全相对啊!”
“好!好!好!崔侍中和李右军,都有如此文采,真乃我高丽苍生之幸,社稷之福也!”
“朴大人说得好!此战,虽然明军百万,气势汹汹而来。但是,天下相争,斗智不斗力也!我高丽军主将无论崔侍中,还是李右军,皆是当世儒将,文武双全,忠肝义胆,焉有不胜之理?哈哈!”
……
崔莹这下联的确相当不错。老家伙虽然最爱学曹操横槊赋诗,但是,在战场上最常用的是一条钢鞭。如此下联应情应景,就算不是千古绝对,也差不了多少。
当然,还有最关键的,众文武官员可算找着阿谀奉承的机会了。
一时间,众文武官员对崔莹、李成桂谀词如潮,认为有这两名儒将指挥,此战高丽胜券在握,明军必败无疑。
甚至于,人们开始称赞崔莹“铁原功业盖西陲,安危从此属吾公。若将功业论高下,应在唐朝郭李中。”,直接崔莹比作了大唐中兴名将郭子仪和李光弼。
称赞李成桂更不得了“胆气盖戎臣,万里长城属一身”,把李成桂比作高丽的万里长城。
随着这顿唱和,现场气氛简直达到了巅峰。崔莹、李成桂连连举杯,众文武大臣开怀畅饮,仿佛有了崔莹、李成桂在,高丽战胜大明,只是时间问题。仿佛百万明军,直如土鸡瓦狗尔,只要 崔莹和李成桂一出马,就完全灰飞湮灭。
大家作为高丽存亡绝续的功臣,必将永远富贵下去,永远如今日一般欢乐。
至于被明军团团包围的安州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