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7章(2 / 2)

加入书签

明朝中后期。

文艺复兴,航海大时代,重视科学——抛开一切眼花缭乱的名词不提,东西方火炮拉来差距,最直接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战争。

英法百年战争,奥斯曼崛起拜占庭灭亡,意大利和尼德兰的三十年战争……这这段一百多年的时间里,西方如同华夏的春秋战国一般,百家争鸣,列国争霸,爆发了无数场旷日持久的国战。

在这些国战中,双方都在竭尽全力的,提高本国的武器水平。一个国家采用了先进的技术取得战场上的优势之后,敌对一个国家也马上迫不及待地进行模仿学习甚至提高。稍微慢了一步,就是国破家亡的下场。

所以,在这百年的时光中,西方的火炮技术突飞猛进。

在十五世纪中期,西方终于将火炮铸成一个整体。到了明朝嘉靖时期,丰臣秀吉和大明决战于朝鲜时,西方火炮已经丝毫不弱于大明,甚至略有超出了。

到了明末之时,西方“红夷大炮”之威,已经超过了华夏的火炮。

反观大明呢?在这百年的时光里,放眼天下无敌手,自然没有加速火炮研发的动力。直到女真崛起,有了值得重视的敌人,才开始向西方引进“红夷大炮”。

事实证明,战争的确是科技的极大催化剂。

不管怎么说吧,现在帖木儿手中的火炮,还不如朱元璋和陈友谅决战鄱阳湖时的火炮呢。

无论威力还是射程,都极其可怜。

准头更是可怜!

要想在遥远的距离上,准确击中一丈三尺宽的浮桥,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即便用来直接对付宋晟的凉州卫,都起不到多好的效果。

效果不好,那就不用!

事实上,火炮一直不知帖木儿帝国的主力兵器。比如,在历史记载中,帖木儿进攻天竺的德里之战时,就动用了不少火炮。但是,这些火炮两个月都没有攻克德里。为了对付天竺的象军,帖木儿甚至用的是在骆驼背上烧草的招数——火炮好用的话,帖木儿哪用的着烧草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