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色:字体:[很小标准很大]

第299章关于,龙石桥的困顿(2 / 2)

加入书签

对于龙石桥被评定为危桥的结果,曾经有很多人民群众表示费解,明明桥还是好好的,为什么就被说是危桥了呢?这其中是有原因的。

首要原因,是桥梁荷载能力有限。根据专家的解释,荷载分类有3项:第一项是永久荷载,包括结构重力、预加应力、土的重力及土侧压力、混凝土收缩及徐变影响力、基础变位影响力、水的浮力;第二项是可变荷载,包括汽车、汽车冲击力、离心力、汽车引起的土侧压力、人群、风力、汽车制动力、流水压力、冰压力、温度影响力、支座摩阻力;第三项是偶然荷载,包括地震力、船只或漂流物撞击力。

建立在首要原因的基础上,龙石桥在设计时只考虑到当时生产力和经济发展的情况,而且实事求是地说,龙石桥在建设过程中也没有出现严重偷工减料的情况。龙石桥最后仍被评定为危桥,主要因为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的程度,龙园镇及附近乡镇都纷纷着重发现工业,这些工业当中不乏2000万一台的巨型生产设备,超载超重的运沙车、运桩车、运钢车屡见不鲜,如果任由这些车辆从龙石桥经过,势必会危及龙石桥的安全。所以自2012年3月1日起,龙石桥就全面禁制载重货车通行,限高、限宽,并有交警24小时轮岗值守。

我如此不厌其烦地交代龙石桥的状况,不是因为担心大闺女驮着虎头猫会超载超重导致龙石桥坍塌,而是因为有些事情,如果不说可能就不会有人知道、理解、借鉴、尽量减免类似的困顿。

是的,困顿。

说起困顿,请允许我再对龙石桥的困顿略作交代。

大概是从2014年开始,龙园镇通往龙石桥方向的路段每逢重要时节都会出现大塞车。如果大塞车是城市经济发达的重要标志,那么龙园镇已经可以说是发达的。

龙园镇的发达,离不开陈南村和李珍村的繁华。早在上世纪5、60年代,当龙园旧街还很昌盛的时候,陈南村和李珍村就已经房屋满盖了。到得8、90年代,陈南村和李珍村更是高楼大厦夹道相邻。时至今日,就算龙园镇的高官领导有心想拆了龙石桥再造,也不敢开口问陈南村和李珍村的土豪财主们“肯不肯炸掉高楼大厦腾个地方出来”。

可能有人会质问:改造桥梁而已,龙园镇给钱拆迁就可以啦,有那么难办吗?

这个问题我觉得首先要从征地赔偿款思考,假设每拆迁1栋楼赔偿1600万,要建设适合龙园镇未来80年发展的桥梁保守需要拆迁70栋楼,那么就要赔偿11亿2千万。

那么其次要考虑的因素来了。在现行税收政策体制之下,乡镇一级的税收必须全额上交财政,乡镇一级所需花费的公款全都需要预算申请。龙石桥改造工程造福的主要是龙园镇,辐射范围较小,经济效益较低,就算韩方县城有意将其摆上议事日程,也会优先上马经济效益高的项目,将龙石桥改造工程拖而又拖。

稍微考虑一下人性化的因素吧。当官的,尤其是当高官的,市委书记、市长、县委书记、县长、镇委书记、镇长全部都是任期4年、连任不可超过8年,任期一到,要么升职要么退休,所有功劳都给下一任高官。改造龙石桥那么可以说是庞大也可以说是卑微的工程,镇高官有心无力,县高官装作无力,市高官浑不在意,又怎么能成事?在这个普遍觉得有很多事想做却又没钱去做的年代,像龙石桥这样的困顿现象随处可见,只要问题没有引起公愤、只要民愤没有喧嚣尘上、只要民愤还是源于民众不肯妥协,就不会得到迅速解决。

有时我会想,如果陈南村和李珍村的人民群众为支持龙石桥改造而同意拆迁并放弃赔偿款,龙石桥或许早就改造完成并通车了吧?

有时我也会想,我又不是龙园镇的领导,为什么总是关心这些看起来跟我毫无关系的事情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