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3章(1 / 2)

加入书签

至于顺天府南边、北边、西边。

也都有,南边的大兴、固安,都是农业发达的县。

那里有卢沟河、永定河流过,能够灌溉良田。

而且大兴县是顺天府粮食战略储存地。

将固安县、大兴县连接到北京城,老百姓如果有余粮,来京城郊区来卖,肯定会更加方便。

水泥路可以开始收过路费,过路费就按照每人5文钱来说,每天如果有1000人流量,就是5两银子,一个月150两,一年1800两(117万元)。

从固安县修路到北京城的花费,大约是1000人,花5个月时间全部铺好,每个月每个人花费2两银子。

从固安县到北京一共100里路。

每里500米,每米要用的水泥原材料成本要去到10两银子(6500元),因为水泥现在的原材料采集效率还没有提升上来,原材料价格当然就会更高。

原材料总成本50万两(3.25亿),加上人工的1万两,也就是51万两。

这个成本是相当可怕的。

一年收益也就才1800两,而修路的总成本已经到了51万两,这笔账怎么算都是血亏的。

但是要不要修?

要修!

为什么?

因为只有通过修路是国家战略,如果水泥成本高,就派人去把水泥的成本压下来。

从原材料采集,到运输,到制造各个环节,把成本往下打!

现在无非就是原材料采集的难度的很大,那就用火药去炸嘛!

办法肯定是有的。

如果按照这笔账,10年回本,10年收益18万两,也就是说这条路的总成本不能超过18万两。

水泥的成本不能超过17万两,这就是给徐光启的目标,你必须把水泥的成本压倒17两以下,否则这条路修了等于朝廷一直兜底。

生意不是这么做的。

你看,通过前端测算,来算出后端的原材料供给情况,这就是商业!

听皇帝测算完这条路后,徐光启差点没有给皇帝跪了。

这算账能力都快赶上户部尚书毕自严了。

有了清晰的目标,才能做出实际可行的方案来。

在这个过程中,皇帝给了徐光启几个重要指标。

每里需要花费多少水泥,每条路修建完后的总成本,每条路的10年收益,总成本必须小于总收益。

这一套商业测算模型给了徐光启。

“行,就按照这份规划来,顺便也同步给内阁一份吧,走一下流程。”

“遵旨!”

徐光启走之后,接下来的所有一切都非常清晰了,报预算吧。

按照皇帝这种算法,如果把水泥成本压下来,在顺天府修四条连接四处的大道,怎么也得花费个300万两,尤其是从北京到山海关,有600里!

而且皇帝还想把山海关到宁远、锦州的水泥路也修好。

甚至优先级都排好了,先修通往山海关到锦州的,把军事战略道路优先铺出来。

一旦这条路出来后,运往前线的粮食速度,就真的可能会加快一倍了,到时候至少顺天府的动员能力起来了,要和建奴在广宁打持久战,底气十足了啊!

三天之后,早朝。

“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