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1 / 2)
总不叫被抓进去做典型。
这年头怕的不是被抓,而是做典型,当众批判,上报纸。
那就真的,完犊子。
“走路到底慢,我去我哥那儿找人赶牛车来,你等等我。”
庄比毫没拒绝。
转身看着面前的青山绿水。
绿油油的稻田,清清的河水。
第一次觉得,乡村不但风光好,还可以如此惬意。
牛车何东不会赶,所以找了人赶。
是村里的乔老汉。
这老头上了年纪,可竟然还往山里摘蘑菇呢。
刚才卖完了,听说何东给三块钱赶车费,他就来了。
“今天你想上哪儿就上哪儿。”
何东看着庄比毫笑着。
庄比毫是从他眼睛里看出来些微不一样的东西的。
但也没问。
三个人去了唐家村,刘家村,最后是大庄村。
如果不是有牛车。
庄比毫觉得自己一天下来到不了这么多的村庄。
而越是远离上河村。
村子里的大人和孩子,气色看着就差远了。
有的妇女,到了饭点甚至因为没什么吃的做,坐在门槛上掉眼泪。
孩子扯着袖子一个劲喊饿。
有些人在田地里干活饿极了,就扯树叶吃。
没有对比,就不会知道上河村的好在哪里。
而这,也是何东想要让庄比毫知道的。
现在政策变来变去,但其实都是想要让百姓过的好。
做生意赚钱,却到底有顾忌,怕人舍本逐末。
可要是两者相得益彰,也就好上加好。
也是后世的经济才能发展的越来越好的原因。
让一部分先富起来。
脱贫攻坚。
基础还是在人民。
庄比毫回去的路上,心情很沉重。
何东看得出来。
但是,有些事情,现实,总是远比想象的要残酷的多。
有些村子,穷的,也比想象的重。
尤其从好的地方一下子到了差的地方,那种心理上的落差是最强,最难以忘记的。
当然,这可不是何东想让庄比毫看到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