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第 101 章(1 / 2)

加入书签

“大、大舅兄!”沈长安慌张的叫了一声。

        贾瑚冷着脸,  慢悠悠的将剑从沈长安的肩膀上拿了下来,陈武递来手帕,贾瑚拿过手帕仔细的擦着剑上的灰尘。

        沈长安从地上爬了起来,  虽然感受到了贾瑚的压迫感,  沈长安还是赔笑夸道:“大舅兄还真是功夫高深,刚刚的剑术还真是气势如虹,  让人心生敬佩,  如若大舅兄不是文臣,  去当一个武将,  想必也能如冠军侯那般,封狼居胥。”

        擦完长剑,  贾瑚将手帕还给陈武,然后开口道:“封狼居胥是将领们追求的最高功勋,  以后这话不能随便乱说,不然,  你会被武将揍的。”

        “是,我以后不会乱说了。”沈长安连忙保证,  然后他试探性的问道:“大舅兄,  今天你叫我来是有什么事情要吩咐吗?”

        贾瑚没直接回答,而是问道:“长安,当初你娶我们家元春的时候保证过什么呀?”

        “我会一辈子对夫人好的,  绝不辜负夫人。”沈长安连忙道。

        “那你做到了吗?”贾瑚问道。

        沈长安满头雾水,  他最近有做什么不好的事情吗?他没有做对不起夫人的事呀?夫人有孕,  他每日都有在家中陪着夫人,  以前他还有与人约着钓鱼的爱好,  现在这个爱好也取消了,  平时出门也只是出去给夫人买想吃的东西,  以前一起玩的人都说他惧内,但是他觉得惧内也没什么不好。“还请大舅兄明示。”

        “昨日你做了什么?”贾瑚见沈长安装傻,进一步挑明。

        沈长安皱了皱眉头,瞬间恍然大悟,“大舅兄是在责怪我昨日带元春出来看花灯吗?都是我不好,不应该同意元春的提议,虽然太医说了元春胎相稳固,但昨日那么多人,万一被碰到了,我实在难辞其咎,只是,元春说,母亲嫁过来就没有出去看过花灯,今年的花灯,她不希望母亲再错过,所以我和元春就带着母亲去看了花灯,还请大舅兄勿怪。”

        “你昨日是带着元春和晋阳侯夫人去看的花灯?”贾瑚问道。

        “对呀,不过元春大着肚子就没有下去,只在包厢,我就陪着母亲去看了一会儿花灯,然后我们就回包厢了。”沈长安道。

        贾瑚这下明白了,原来弄出了一个乌龙,贾瑚松了口气,他就说,他怎么可能看错人,而且沈长安这么缺爱,他缺少的父爱他都让贾政给他弥补上了,元春和他还新婚燕尔,怎么可能会出去乱来。

        “以后莫要做这样危险的事情了,元春肚子有六七个月了,再有两个月就要生了,虽然胎相稳固,也不能受到伤害。”贾瑚的态度软和了起来。

        沈长安松了口气,连忙保证道:“大舅兄放心,不会有以后了。”

        “那就好,我让人带你去看你家岳父,你家岳父最近时常念叨你,你去看看他吧!”贾瑚道。

        沈长安点头,然后去见了贾政,虽然之前是贾瑚逼的,贾政不得不在沈长安面前装出一副慈父的模样,后来贾政还真的挺喜欢沈长安,沈长安和贾政以前的门客一样,很会夸奖贾政,贾政提了字,沈长安可以花式夸奖,贾政和沈长安这对翁婿相处的极为愉快。

        贾政见沈长安来了,丝毫没有疑问,直接拉着沈长安就欣赏他最近写的一篇文,不意外的受到了沈长安的吹捧,吹得贾政心花怒放。

        等沈长安在荣国府用了晚膳回去时,还是觉得莫名其妙,大舅兄给他下帖来荣国府是做什么的?

        元春见沈长安回来,温柔道:“怎么了?大哥叫你过去是做什么的?有没有为难你?”

        沈长安摇了摇头,和元春解释了自己在贾家一天的经过,元春听完后也觉得莫名其妙。

        等沈长安走后,王夫人不安的来见贾瑚,贾瑚无奈道:“我已经问过沈长安了,沈长安是带着元春和晋阳侯夫人一起去看的花灯,元春怀有身孕,就在包厢休息,沈长安就带着晋阳侯夫人下去走了走,宝玉没见过晋阳侯夫人,估计认错了。”

        王夫人听到贾瑚的解释,有些无语,道:“这孩子,怎么乱说话呢,居然把晋阳侯夫人认成了长安的姨娘,不像话。”

        “二婶如若还担心的话,就去看看元春,元春不是有了身孕吗?二婶给她送点药材去也行,过年的时候,南召给我们送了一根百年人参,二婶给元春送过去吧。”贾瑚道。

        “这不好吧,是给你媳妇的!”王夫人有些不好意思。

        “我们都年轻力壮的,暂时也用不上,元春生子比较重要,生孩子就是一只脚踏入了鬼门关,人参本来就是要用的,放在那里药性也会慢慢流逝。”贾瑚道。

        “那多谢瑚儿了。”为了元春,王夫人也不客气了。

        正月十八,朝廷开印,贾瑚的休沐也结束了,开始了忙碌。

        如贾瑚所想,开年后,众人为户部侍郎的位置吵得不可开交,忠顺这边自然是希望自己人得到这个位子,户部掌管国库钱粮,掌管天下税收,是极为重要的部门,所以,这段时间手段频出,许多有望担任这个位置的大臣都被参奏了。

        皇后也不甘示弱,大皇子已经是十二三岁,只等成亲后,就能进入朝堂参政了,皇后自然是希望大皇子的势力能更强一些,这样大皇子在朝中的话语权就高,等其他的皇子长大进入朝堂的时候,大皇子的位置已经很稳固了。

        皇帝为此头痛的不行,户部可不是其他的部门,正因为掌管钱粮所以特别重要,如若让忠顺的人和皇后的人入了户部,那后果才可怕。

        问题是皇帝想提拔的人,一个个被御史参奏,现在的情况就是,忠顺的人和皇后的人把皇帝架了上去,让皇帝进退无能。

        朝中的事情王夫人不知道,她找了一个好日子,去了晋阳侯府,她见到晋阳侯夫人后,不由得在心中感叹,“不怪宝玉会认错人,不愧是当初的京城双姝,模样依旧,根本就看不出马上就要当祖母了。”

        “亲家太太来了,快上茶。”杨氏见到王夫人后极为高兴。

        “听闻亲家太太当初极为爱茶,我家瑚儿媳妇的老家送过来一些当地的茶叶,我带了一些过来让亲家太太尝尝,我也不太懂茶,也不知道亲家太太喜不喜欢。”王夫人笑眯眯的,让金钏把带过来的茶叶递给杨氏的侍女。

        杨氏笑道:“亲家太太还这样客气,每次上门都得带什么东西过来,你放心,元春是最贴心的儿媳,我把她当亲身女儿一样的。”

        “也就是家中的一点东西,带过来让亲家太太尝尝鲜,元春现在怎么样了?再有两个月就要生了吧?”王夫人问道。

        “是呀,再有两个月,亲家太太就要做外祖母了。”杨氏笑眯眯。

        杨氏知道王夫人是来看女儿的,也没久留,互相吹捧了几句,就让丫头带王夫人去看元春了。

        王夫人来到元春院子里,元春见王夫人来了,脸上露出欣喜的笑容,“母亲,你怎么来了?”

        元春刚想起身给王夫人行礼,就被王夫人拦下了,王夫人责怪道:“都是要当母亲的人了,还这般不稳重,大着肚子,行动要小心些,万一有个好歹可怎么是好。”

        元春笑眯眯的,问道:“母亲今天又给女儿带了什么好东西?”

        “我这次来什么都没带。”王夫人看自己女儿没心没肺的,气道。

        元春笑嘻嘻的抱住王夫人的手臂,撒娇道:“女儿才不相信呢,母亲每次上门哪次空手了?”

        王夫人点了点元春的鼻子,无奈道:“你瑚大嫂嫂的娘家给她送来了一支百年人参,你瑚大哥哥就让我给你带过来了,等你生产的时候用。”

        “瑚大嫂嫂娘家给她的,我怎么能要呢?”元春连忙道。

        王夫人叹了口气,“京城富贵人家多,年份高的人参不好收,在得知你有孕,我也想办法给你收了一些人参,只是人参的年份都比较浅,原本这支人参我是不想要的,只是为了保险,厚着脸皮接了,没关系,如若你没用上,咱们再还回去。”

        王夫人在心中盘算着,今年尼久过生辰,她要好好准备一份大礼才是。

        元春觉得不好意思,但是想着生产,她心中也有些害怕,只能道:“等女儿生产了,再好好谢谢大嫂嫂。”

        “元春,我和你说一件事儿!”

        “母亲,我和你说一件事儿!”

        元春和王夫人同时道,随即两个人都笑了,元春笑道:“母亲,你先说。”

        王夫人没有客气,直接开门见山的问道:“正月十五,你是不是和你相公一起去看了花灯?”

        元春听了有些不好意思,连忙道:“母亲知道了,我就是看着婆婆每年一个人在家过元宵就写可怜,就和相公一起带着婆婆去看花灯,我知道我怀有身孕不应该去人多的地方,这不是太医说胎相稳固嘛,我保证,绝对没有下次了。”

        “原来宝玉真的误会了。”王夫人总算是松了口气。

        “误会?误会什么了?”元春有些奇怪。

        王夫人将贾宝玉看到的事和元春说了,也将贾瑚把沈长安叫去府上盘问的事情一同说了出来。

        元春恍然大悟,怪不得她那日觉得莫名其妙的,原来是这样呀!

        “母亲,相公和婆婆都待我极好,我有了身孕,长公主想给相公塞通房丫头,相公直接拒绝了,他把事情告诉了婆婆,婆婆还带着相公去找长公主理论,理论回来还安抚我,让我不要瞎想,她绝对不会给相公塞通房丫头的,让我安心养胎,相公也向我保证,他绝对会管好下半身,不会乱来的。”提起沈长安,元春眼角眉梢都带着笑意。

        看着自己女儿幸福的模样,王夫人也很高兴,“那就好那就好,小两口在一起好好过日子,比什么都重要。”

        元春也觉得是,她和相公最开始都不完美,现在不也过得很美好。

        “对了,母亲,我想问一下,母亲是有意让宝玉娶薛家妹妹吗?”元春问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