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三教(1 / 2)
江辰府邸。
与崔猷相识后,江辰多少放松了些警惕。明白崔猷来此的目的,不单单是与他江辰结友,更重要的是奉了于易的嘱咐,与其对崔猷本身认可的仙人隐蔽他来此寻找江辰的目的,最后落得个虚情假意的下场,倒不如崔猷开门见山,将所有实情如实告知,江辰反而觉得崔猷是个可结交的实诚人了。
江辰带着崔猷来到自家后花园观赏他今年新栽种的花木。
有月季、雏菊、百合、苍松……应有尽有,色彩斑斓,香味扑鼻。一时间,崔猷有一种身在花海畅游的感觉。即便于易洞府中也有同样类似的一大片花海,崔猷仍觉得江辰这边更让他焕然一新。
赏心悦目到不至于,可能是由于时常去于易洞府观棋赏景,已经有了一种见怪不怪的情绪在里面了。
“你真该去见见于师兄。”崔猷道“你们两个性格中实在有太多相似之处。”
江辰道“你觉得这样挺好?”
崔猷点了点头“不然呢?”
江辰笑道“有缘就会见到的。”停停,又补充道“不过,听您这么一说,我还很有兴趣去认识一下他。”
江辰虽然是新晋仙人,但自身见识与涵养却容不得他面对众仙人时生出自卑感,反而在刚才与崔猷初识的短暂交手中,江辰已经有了一种错觉——天庭中,所谓逍遥灵仙层次的仙人,有很多都名不副实。甚至可以说,即便是核心战力较强的仙人,远远不如那些在四方边境守护四门的天神、天仙。
这有些类似人间王朝,边境将领由于常年打仗,战斗经验丰富,而一些中央的太尉,皇庭控备军、散骑常侍、中护军等一些官职,虽然也手握重兵,但实际兵员战斗力远不如边境打仗的军团。
即便太尉居于三公之一,又掌管整个天下兵马,实际能凭借威望让天下兵员信服的却少之又少。这些在部队常年征战的武卒,都统一听命于自家长官,从下到上,伍长听什长,什长听百户,百户听千户,千户听指挥使,指挥使听大都督。层层递进,直到最后的太尉,能够掌管的都是部队最高长官一级的大官员,至于手下武卒可能一辈子都见不到几个人。
真到打仗还是得靠那些边境将领武卒的齐心协力,至于朝廷太尉,也就是下达朝廷命令,真要亲临战场指挥作战,威望不够,也绝不会有人听从。
这崔猷的性质就有些类似凡俗世界中朝廷官员的基本格局了。虽然身为天庭七十二路羽林军之一,但真正能在边境混得一官半职的人极少。江辰有幸成为南部战区薛元帅部下,能够在天庭遇到危险,或是三界任何一处地方遇到危险,下界支援,积攒功德,对江辰而言,其真实价值不知要比崔猷高多少。
但随着官级仙禄的提升,江辰也会逐渐远离核心战场,成为天庭中枢,这是必然。说白了,还是江辰如今的实际仙禄神位不如崔猷高罢了。
即便江辰同为天庭七十二路羽林军之一,但他刚刚步入仙途,也从未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实力,威望名声自然远不如崔猷,况且江辰也从未想过以此来证明自己,因此如今江辰的地位仍处于羽林军末流仙人。
须知,七十二路羽林军并非只有七十二人。在很多同层次仙人中,有不少仙人战力修为相差不多,加入羽林军后,等级排名大都相同,无可厚非。
二人正观赏花园景致,有仆从宫娥进来禀报。园外有门神通禀,儒家君子求见。
江辰一怔,与崔猷相视一眼。
儒家君子?
他不记得自己有特意结交儒家门人。
不过看看崔猷,江辰便大致明白了。
他也不曾去结实崔猷啊,这人不照样来了?
江辰本就不是那种为了刻意迎合他人形成一种自己广结群仙错觉的人。毕竟真正能让众人信服并乐意来结实他的理由只有一个,那就是自身实力过硬并得到他人认可。说白了,还是利益互换。江辰性格中有孤僻特征的存在,因此面对一些人的刻意迎合,江辰反而会反感,像崔猷这样的,江辰就觉得很不错了。
虽不至于如何赏心悦目。但崔猷总归是有自己想法的。至于崔猷口中的于易,江辰也不乐意为了认识谁而刻意迎合,最后落得个授人话柄的结局。如果有缘,二人迟早会见面的。
他这一生认识的人很多,但能够真心相待的却很少。只因有些人虽然认识,也不过是点头之交,人生过客罢了。
人生如逆旅。
来则迎,去之不留。
二人同出花园,园外果然恭恭敬敬站着那门神。
江辰道“邀二君子去我迎客厅。”
门神领命退下,江辰带着崔猷前往自己的迎客厅等候。
万剑宫外,儒家两位君子谈笑风生,相互考教着对方对于。经史子集的领悟。
布衣典忠道“同样是人,有的成为君子,有的成为小人,为什么呢?”
长衫于琅道“注重身体重要器官的需要的是君子,注重身体次要器官的欲望的是小人。”
典忠道“同样是人,有人注重重要器官的需要,有人注重次要器官的欲望,又是什么缘故?”
于琅道“耳朵、眼睛这类器官不会思考,因此容易被外物所蒙蔽。他们一旦与外物相接触,便被引向迷途了。心的官能是思考,一思考便能分辨道理,不思考便不能。这是上天赋予我们的。首先确立心这个重要器官的主宰作用,那么次要器官就不能夺走心中的善性了。这样便成了君子了。”
一旁门神听得昏昏欲睡,明知听儒家君子一席话,远胜过自己在这里枯守洞府百年得到的好处,可这门神无论如何都听不进去。就仿佛被人放了瞌睡虫,昏昏沉沉,疲惫不堪。
进入通禀的门神很快出来,二君子见门神回来了,就不在说话。那门神道“我家主人邀请二位上仙到议事厅一聚。请随我来。”
典忠和于琅虽同为儒家君子,但性格却截然不同。
典忠性情敦厚沉稳,于琅则有些粗暴冲动。
当初在儒教道场“小圣贤庄”时,复圣授业,便曾评价于琅,“琅有子路之性,无子路之识”,意思是让他多向子路学习,对于求道一事,不敢怠慢。
须知,儒家子路,乃至圣最为器重的学生。
当初还在混沌界修行时,子路尽管那么粗暴,那么冲动,但品德特别好,武功也好。至圣的确喜欢他。
他是后来在卫国出大乱的时候战死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