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正月十五的“掖粒”(1 / 2)

加入书签

正月十五的晚上,赵海生把王铁、马二爷、潮磊等人都叫到了自己家,一起过这个新年之中最后的节日。

正月十五,在农村的习俗里是元宵,过完了这个完宵,这一年就算是过完了,就得开始新的一年的劳作了。

王铁他们在过去的一年里都与赵海生有着或大或小的关系,所以他也就趁着这个机会把大家都聚在一起,算是吃一个“团结”的饭,过一个“胜利”的元宵。

这过元宵最少不了的就是“掖粒”(音,应该和面疙瘩相似)。

做法很简单,首先要准备的是薯粉。

薯粉当然可以专门用蕃薯来做,一般的做法就把蕃薯切成小片或者是小条,然后去用水洗,把淀粉洗出来之后,把水装在盆子里搁上一段时间,淀粉就沉到底下,把多余的水倒掉后放在太阳下晒干就成。

不过在海水村,很少人会这样专门去洗薯粉。因为海沙村平时有吃蕃薯丝粥或者是蕃薯碌粥(蕃薯丝粥就是把蕃薯用薯锉锉成丝再煮粥,而蕃薯碌就是把蕃薯切成小块再煮粥)的习惯,在煮蕃薯丝或者是蕃薯都会洗蕃薯,所以每家平时也都多多少少存下点薯粉,今天晚上的薯粉就是王铁和马二爷这几个已经有家有口的人带来的。

象赵海生这种“孤家寡人”的家里是不可能有这种东西的。

在海沙村用来做“掖粒”的多用薯粉,而不是面粉,与面粉相比,薯粉的口感更好,更有弹性,也更“结实”。

薯粉晒的时候一般都会结在一小块一小块,所以在做“掖粒”之前是要先把薯粉捏碎,然后用酒瓶子碾成细沫状,最后还要拿一个孔子很小的网状筛子筛过一遍之后才行。

把薯粉倒出来堆在桌面上,围成一个小圈,再倒下清水,过了一会,等水把薯粉都泡得有七八分湿之后,赵海生再慢慢地加入干的薯粉,看到差不多了,赵海生停下手来,把薯粉都堆到一起,用力地揉了起来。

二三十分钟之后,薯粉就透了,这个时候还没有完,做“掖粒”是不用赶皮的,所以这粉就得要稀,赵海生拿个一个小盆子,把薯粉放进去,加上水泡了起来。

其实如果是为了省事,是可以直接把薯粉放到盆子里加上水泡起来就可以,但是这样很有可能会出现有些薯粉会泡不透的情况,或者是结在一起,影响口感,所以赵海生都习惯用自己的方式来处理。

泡了近二十分钟,赵海生倒掉一些水,再用手下去和,直到薯粉变成比较粘稠状的“糊糊”。

赵海生两个手指捏了一下糊状的薯粉,感觉到指间的细腻如脂,知道这是上等的薯粉,自己这一番动作也够了火候,所以才有这种手感。

“水开了没有?”赵海生向在看火的潮磊叫道。

“开了开了,刚开的。”

在这些人之中,赵海生是自愿要来做这件事情,而大家也都知道赵海生做得一手好菜,自然是懒得动手,而赵海生既然都出马了,这伙头军自然也就是潮磊这些人了。

“把锅盖打开!”赵海生叫道。

潮磊把锅盖掀开,一股白色的水蒸汽蒸腾而上,赵海看到这股蒸汽就知道水温够了。

这做“掖粒”是用水煮,所以这水温得够,要不这糊状的薯粉一下去,不是散开就是沉到锅底,粘在上面,这样一下子就焦掉,这样就真的是“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好汤”了!

所以说,这煮“掖粒”最关键的是一是要把薯粉和得好,一是这水温一定要够,必须绝对地“滚”!

赵海生用手“捞”起薯粉,用手握着,然后大姆指和食指环成圈,“挤”出两个姆指大薯粉团一粒一粒地放了下去,在热水之中,放下去的薯粉马上被煮熟,一粒一粒地翻滚着。

赵海生的手不停,一下接一下地飞快,一大盆的薯粉很快就放完了,而一大盆的“掖粒”也就成了。

“掖粒”的做法胜在简单,但是却也好吃。可下盐,也可以下糖,这就看个人的喜好了。

“可以了,多少人要甜的?多少人要咸的?”赵海生叫道。

“我要咸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