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1 / 2)

加入书签

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建文帝先后派了李景隆、庆成郡主等人和朱棣讲和,皆被朱棣拒绝,无奈好队友齐泰、黄子澄在外募兵迟迟未归,就算想要将他们绑缚也无人可绑,只得召集水师,陈兵江上,以防朱棣过江进逼京城。朱允炆千算万算,没有算到他所依赖的江防都督陈瑄,带着他的水师直接投降了朱棣。朱棣大喜,率军渡江,下镇江,直逼南京。

朱棣率领大军陈兵城下,朱允炆这下彻底慌了神,召集群臣商议对策,可无论他怎么问,满殿的文武群臣皆沉默不语。

兵部尚书茹瑺躬身说道:“皇上,燕王大军已到城外,京城守备不足,为防不测,还请皇上移驾别处,再做图谋。”

都督王佐出言附和道:“皇上,臣以为茹大人所言甚是,俗话说得好,‘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皇上还是早做打算为好。”

方孝孺出言反驳道:“尔等贪生怕死之辈,怎配为官!皇上,万万不可弃城而去,城中百姓千万双眼睛可都在看着皇上!京城城墙固若精汤,只要我们如济南一般固守,待齐泰、黄子澄募兵而来,内外夹击,胜负尚未可知。”

朱允炆黯淡的眼睛一亮,像是找到主心骨一般,期待的问道:“果真如方爱卿所说,我们还有取胜的机会?”

方孝孺面色一滞,咬牙说道:“臣保证,只要城中固守,待齐、黄二人归来,定能转败为胜,否则臣愿以死殉国!”

朱允炆像是抓住了最后的救命稻草,说道:“好。传朕旨意,不惜一切代价,固守城池!”

魏国公府,徐增寿哼着小曲,正要出门,正碰上来找他的徐辉祖。徐增寿眼神一闪,笑着说道:“兄长不在朝中议事,怎的这么早便回府了?”

徐辉祖眸光深沉的看着徐增寿,说道:“你随我来。”

看着徐辉祖的背影,徐增寿犹豫了一瞬,还是跟了上去。徐增寿走进书房,徐辉祖正坐在桌案前等他。

“兄长找我何事?我还约了人去合欢阁喝酒。”

徐辉祖直截了当的问道:“我被召回京城,可与你有关?”

徐增寿眼神闪烁,打哈哈的说道:“兄长还真是抬举我,我这个被免职的闲人,怎的有办法让皇帝召你回京?”

徐增寿早在建文二年便被免职,近一年多,一直赋闲在家。

“圣旨发出当晚,你去找曹国公喝酒,之后他便去了皇宫,还说与你无关?”徐辉祖面色变得难看。

徐增寿收起脸上的笑,面无表情的说道:“怎么,兄长这是打算大义灭亲绑我进宫,让皇上治我通敌之罪?不过也是,您魏国公做的大义灭亲的事又不止一桩,不差我这一个。”

徐辉祖被戳中痛脚,怒道:“放肆!父亲的教导你都忘了?”

“忠君爱国,我怎会忘?但父亲还教我们要友爱手足,你选了忠君爱国,我选了友爱手足,怎的你就是对的,我就是错的?”

“你!增寿,父亲得先皇爱重,得封国公,我徐家才得以光耀门楣,我们怎能不思图报?燕王言之凿凿,朝中有奸佞,起兵靖难,其实他早有不臣之心,他便是乱臣贼子,若你帮他,那便是陷我们徐家于不忠不义之境地,父亲在天之灵怎能瞑目?”

“兄长可想过,若燕王败,阿姐是什么下场?我们的外甥又是什么下场?长姐如母,阿姐自小如母亲般对我照顾有佳,我不能眼看着她被迫害致死。兄长,话不投机半句多,你我立场不同,若不想把我绑入皇宫,便不要管我如何行事。”

徐辉祖恼怒的看着徐增寿,他的小弟早夭,徐家只剩下他们兄弟二人,即便他再心狠,也做不到亲自置徐增寿与死地,况且建文帝的所作所为实在让他寒心。

沉默良久,徐辉祖终是叹了口气,说道:“你走吧,从今日起,我搬进祠堂,不问世事,任何人不得打扰。”

徐增寿眼底浮现喜色,躬身说道:“多谢兄长成全。”

徐增寿快步走出书房,徐辉祖长叹一声,招来侍从,吩咐收拾东西,搬进祠堂,从此闭门不出。其实事到如今,徐辉祖心里清楚,朱棣与朱允炆叔侄间的较量结果已出。朱允炆大好的形势已被他一次次用人不当而败光,朱棣如今是如日中天,攻破应天府城不过是早一日晚一日的事,况且他的身份敏感,即便是他想忠君报国,现在也无人信任,索性躲个清净吧。

徐增寿出了府门,径直前往曹国公李景隆的府上,门口的守卫见是他,也不用通秉,直接放了进去。李景隆如今在京城,是过街老鼠般的存在,根本无人搭理,与徐增寿这个游手好闲的人凑在一起,倒是臭味相投。所以李景隆便吩咐门房,只要徐增寿来,不用禀报,直接进府便可。

李景隆刚从皇宫回来,现下应天府缺兵少将,所以即便知道李景隆是个不靠谱的主儿,还是让他参与守城,看着众人怀疑、防备的目光,李景隆心里气闷异常,正坐在家中喝闷酒。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