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结局首辅之路(八)(1 / 2)

加入书签

封城这一命令,像是火引子,点燃了城内百姓心里的恐慌。

武力镇压是最有威慑的法子,然凡事都有相反面,强迫百姓平静下来,只会起一时效用,会越发加剧城里百姓的不安与惧怕。

幸而,甄玉棠站了出来,她是孕妇,又带来了十几辆马车的粮草。

面容姣好的女郎,说话时声音柔柔的,在一群惶惶不安的百姓中间,宛若春日的风缓缓吹拂般沉静。

那些闹腾的老老少少望着甄玉棠,安静了下来,心底深处重新涌上几分信心。阮大人的夫人怀着身孕,还坚守在蓟州,最起码,阮大人不会放弃一城的百姓。

不废一兵一卒,甄玉棠的几番话,给其他百姓吃了一粒定心丸。

方才那个闹腾着要出城的年轻男子,面对着甄玉棠两靥的笑眼,身上竖起来的刺针不见了,“阮夫人一个弱女子都可以留在蓟州,男子汉大丈夫,我…我当然也可以。阮大人,高知府,我们这些人的性命,就交到你们手上了。”

阮亭面色肃然,“朝廷派我来蓟州,我可以保证,我会陪着城里的百姓到最后一刻,不到最后关头,决不放弃每一人。疫情严重,需要大家的配合,这样才能够齐心协力、共度难关。”

其他人直直盯着阮亭,心头的不安散了些,阮大人从京师而来,身为状元郎本该前途无量,却和他们这些市井小民一样困在蓟州。

蓟州的瘟疫爆发了二十来日,可他们从来没有在阮大人脸上看到一丁点儿的慌乱与懦弱。或许,他们可以相信阮大人。

高知府则把粮草与药材的情况告诉了围着的人群,随后,那一群人慢慢散去。

等不见了人影,高知府抹了下鬓边的冷汗,满脸无奈与疲惫,“幸亏有阮大人和阮夫人在,否则,我还真不知该怎么安抚这些百姓。”

望着高知府鬓边新生的白发,阮亭深知他的不易,“瘟疫严重,也多亏高知府在一旁时时提点,各项命令才能严格贯彻执行,没有出多少差错。”

这么一折腾,转眼间到了午时,用膳的时候,阮亭并无食欲,他随便用了几口,便放下竹筷。

今个那群闹腾的百姓,给他一个警醒,即便那群人被劝服回去,可眼下只是一时平稳,如果到月底前还没有进展,他无法想象到时候会是怎样的局面,人人自危和恐慌,蓟州会成为一锅沸腾的热水,灼烧着城里的每一个人。

甄玉棠看向他,“你不吃了吗?”

“我不饿,你多用些。”阮亭不欲影响甄玉棠的食欲,说着话,给她夹了一筷子的菜。

目光落在阮亭面上,他的眉宇间似是覆了一层冷霜。

甄玉棠倾着身子,素白的手握上他的大掌,柔声道:“夫君,我知你负担着压力,可你总要好好用膳呀,不然铁打的身子都受不住。就当是陪着我和肚里的宝宝吃一些,好不好?”

阮亭冷峻的面色放缓,反握着甄玉棠的小手,“玉棠,幸亏有你陪着我,不然,我所有的压力只能自己承担。”

甄玉棠浅浅笑了一下,“你是官员,是蓟州百姓的支撑和依靠,你不能在他们面前流露一丝的软弱。不过,你可以对着我发牢骚或者抱怨,你的压力和担忧都可以告诉我。”

她来到蓟州不过一日,便目睹了那些濒临崩溃的百姓,阮亭一直待在这里,肩上的负担和心中的压抑远非她可以想象。

阮亭摇了摇头,“和你说句话就可以了,来,用膳吧。”

这次,他倒是重新拿起了碗筷,陪着甄玉棠又用了一些。

接下来几日,感染瘟疫的患者仍在增加,日复一日,距离月底只剩下两日。

几个年轻的衙役变得绝望,“阮大人,马上就到月底了,是不可能解决蓟州的瘟疫的。”

摆在阮亭面前的,是朝廷又一次发来的政令,命令阮亭定要赶在月底前把患者全数解决。

阮亭看了一遍,放到一旁,淡声道:“一日未到月底,便还有机会。即便最后是一样的结果,你我尽力而为,能救一人是一人。”

几个年轻的衙役听到这话,惭愧的低下了头,阮夫人瞧着年龄也不大,却是这般沉稳镇定。

这些衙役觉得恐慌不安,是在所难免之事,阮亭道:“行了,你们别在这儿呆着,忙起来才不会胡思乱想,去粮仓走一趟,请点一下粮食还有多少。”

几个年轻衙役很听话,其中一人临走前,和同伴说道:“咱们顺道带上工具,看看粮库里面有没有死老鼠。过年的时候,那些老鼠大半都冻死了,没有冻死的,就喜欢躲在粮库里。”

提到了这个话题,他顺着说下去,“过年那几天我帮我伯父家里收拾粮食,在他们家里发现了好几只死老鼠。后来,我伯父也染上了瘟疫,不幸没了命,哎!”

听到这番话,阮亭脑海里产生一个念头,他还没有想明白是什么,纯粹是出于敏锐的判断力与直觉。

他叫住那个小衙役,“你再仔细说一遍,你看到的那些老鼠和平时的可有不同?”

小衙役挠着脑袋想了想,“大人,好像没什么不同的,小的也只是粗粗看了一眼,那些老鼠应该是过冬的时候被冻死了。”

阮亭若有所思,“你去找几只老鼠来,死的也行,交给太医,让几位太医检查。”

衙役刚出去,许久未现身的林知落,不似往昔那般沉稳,急匆匆跑了进来,手里还拿着一张方子,“阮亭,许是蓟州百姓要有救了。”

阮亭一怔,倏然起身,“表哥可是研制出来治理瘟疫的法子了?”

林知落把手里拿着的方子递过去,“那日你带我去疠人坊,回来我翻遍了医书,找到了相似的一例,不过,医书上并没有提到治疗之策。我试着研制了一个方子,又找了些愿意试药的年轻夫人与男子,根据他们服药后的情况,不断改进。”

“患者大多三五日便会病发离世,然那几个年轻妇人饮了药,今天正是第七天,我方才为她们把了脉,她们的情况正在好转。”

阮亭墨眸浮现欣喜,“多谢表哥,这是这么长时间来,唯一好转的病例,看来是表哥的法子起了效用。我这就吩咐下去,用表哥的方子来救人。”

林知落分析道:“寻常的风寒也会互相传染,可我经过观察,这次的瘟疫,和风寒不一样,并非是因为气温或者自身的缘故,倒像是误食了某些东西,类似毒蛇、蜘蛛、鼠蚁蝙蝠等毒物,毒性强烈,反应在身体上,产生了那些红疙瘩。”

“我向高大人打听过,蓟州并无食用这些毒物的风俗。”阮亭道:“受到感染的患者,亦是毫无规律,不管是富庶之人,还是贫寒村民,皆会染病。一同前来的太医猜测是季节更替、蚊虫滋生,水源出了问题。

不过,我吩咐衙役检查了城外的河流以及城里的水源,也未查出有不妥之处。

既然与气候无关,水源也没有问题,能入口的只有各类粮食与菜肴。”

“刚才一个衙役提到了老鼠。”阮亭把事情粗粗讲了一遍,“表哥,你觉得这次的疫情是否是鼠疫?”

林知落面色沉重,“鼠疫?”

“这也只是我的猜测,具体还要再调查一番,我这就吩咐下去。”

林知落思索着,“如果是鼠疫,倒是也有可能。只是好端端的,蓟州怎么会出现鼠疫?况且,蓟州的瘟疫是过年期间爆发的,按理说这个时节,已经没有多少老鼠了。”

“冬季,一部分老鼠会躲在粮仓等地方,即便没有活下去,不及时处理,也会污染粮食,有些人吃到受了污染的食物,自然会一家人受到传染。”

林知落点点头,“你猜测的有道理,和我研制的法子差不多,我当时猜测的方向也是疫情的产生与一些毒物有关。”

有了治疗瘟疫的方子,蓟州的困境缓解大半。而阮亭的猜测,经过调查,也被证明是正确的。

冀州的瘟疫确实是鼠疫,抽丝剥缕,鼠疫的出现,还与索延汗有关系。

蒙古觊觎大晋朝国土辽阔、物资丰富,两国时常交战。

交战会破坏水土,西北和陇西等地的草原植被遭受战火焚烧,当地的鼠群四处逃窜。

去年,索延汗又率领十万蒙古铁骑从陇西直逼京师,一路上烧杀抢掠,所到之处,还要烧城,无数人没了性命。

当地的鼠群不得已以人肉为食,随着蒙古铁骑,来到了京师。

鼠群很快在京师周边繁衍蔓延,蓟州家家户户粮仓里的粮食、地里的蔬菜等,皆染上了鼠群体内的腐毒。从而人体产生致命的红疙瘩,不断流脓流血,蓟州的瘟疫正是因此爆发。

调查清楚来龙去脉,阮亭颇是费了一番功夫。

当这个结果摆在所有人面前时,不仅是他,高知府、甄玉棠等皆是诧异万分。

没有一个人喜欢打仗,战火让无数将士和百姓家破人亡,战乱的弊端许多人都清楚,可他们怎么也没想到,战乱还会带来这么可怕的后果。

阮亭当即向朝廷呈上折子,把来龙去脉解释了一遍。为了防止天气转暖,鼠疫再次产生,高知府又带人彻底处理了蓟州的鼠群,林知落的法子也起了效用,感染的患者日渐好转。

步入初春,鸟语花香,整个蓟州焕发勃勃生机,笼罩在城内上空的乌云,彻彻底底散去了。

鼠疫令不少百姓丧命,不过,活下来的人,会带着那些逝者的希望,继续活下去。

阮亭与甄玉棠临回京前,不少百姓前来送别,手里都提着东西,有些拿着冬天剩下来的腊肉、窖里的白菜萝卜,有些拿着干果和果脯,还有些拿着绢花和布匹。

一城的百姓围到马车前面,“阮大人,阮夫人,多谢你们没有放弃我们这些人,挽救了整个蓟州百姓的性命。我们无可回报,这是我们的一点心意,你们一定要收下。”

前几日他们才知道,原来朝廷打算把他们这些染了鼠疫的人全部处死,若不是阮亭一直坚持到最后一刻,他们哪能重新恢复甚至活下来?

甄玉棠下了马车,望着百姓手里拿着刀东西,她两靥生笑,“能够成功渡过难关,最重要的还是每一位百姓的配合和坚持,我和夫君只是做了该做的事情。蓟州遭逢这般灾难,不管钱财或是其他,大家也蒙受了极大损失,这些东西你们留下来用。”

一个上了年轻的妇人走过来,“阮夫人,其他东西您不收下可以,这些您必须收下,这是我给您肚里的孩子做的几件小衣裳,绣工不精,阮夫人别嫌弃。”

甄玉棠接过来,用手摸了一下,布料柔软,阵脚细密,连个线头都没有,生怕扎伤婴儿的肌肤,一看就是用心准备的。

她眸子弯了弯,“多谢大娘,我很喜欢,想来肚里的宝宝也会喜欢的。”

阮大人可真是温柔和善,那个妇人高兴的道:“阮大人和阮夫人是我们蓟州百姓的救命恩人,你们不收下这些东西,那我们就时常在心里为你们祈福,祝福阮大人与阮夫人平平安安,白头偕老,子孙满堂。”

林知落当然也收到了百姓送来的东西与感激。

和这些百姓道了别,阮亭又与高知府说了些辞别的话,这才踏上马车,朝京师出发。

出城走了许久,那些男女老少的身影才渐渐散去,甄玉棠隔着马车上的气窗,朝外望去,入目繁花嫩柳,争妍斗艳,空气中还夹杂着春花的清新。

她感叹道:“真好,春天来了,一切都过去了。”

经历了如同炼狱般的日子,她更加意识到平平安安是多么的重要。

阮亭温声道:“出发有一段时间了,可有不舒服的地方?”

甄玉棠摇摇头,“我哪有那么金贵?没有不舒服,指不定宝宝在蓟州待了这么久,也觉得憋闷,喜欢坐在马车上欣赏外面的景致呢。”

阮亭低笑了一声,“宝宝还未出来,便和咱们一道经历了天灾**,日后她定是福大命大之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