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陈常安的寄望(1 / 1)

加入书签

“无妨账面上清清白白,不需造私账,我自有办法。”陈羿微微摇头,说道。

“舅舅你吩咐下去,让下面的人留意一下近段时间出现在麓山县的外乡人。”陈羿想了想,吩咐道。

这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作为地头蛇,还是一方地主豪强,麓山县的一方大族,依附陈府过活的族人成千上万,和麓山县其他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只要陈羿想知道,麓山县发生的任何风吹草动,都瞒不过陈羿。

因为这是地头蛇的基本能力。

“好的”林福眼中露出了一抹疑惑之色,不过还是应了下来,随后离开。

浮尘道长的来历不用说,国教道门中人,至于那小老头来历显然也不简单,能够与浮尘道长有联系的人,就算身份地位相差甚远,但也是和浮尘道长所在的圈子有所联系,自然不会简单。

因此,陈羿对于两人可能带来的隐患,是保持十足的警惕。

只是出乎陈羿预料,一个月转眼过去了,也没有人来找陈羿的麻烦,不过细想一下,这虽然是预料之外,但也是情理之中。

因为各种落后的条件,古代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交流极其有限,信息传播的滞后性也是情理之中。

除了这一件事情之外,还有一件更加重要的事情发生了,就是陈羿与使得他穿越古代的七彩晶石的联系突然加强了。

陈羿回到陈府的当天夜晚,他再次感知到穿越的契机,当时他还不怎么在意,穿越的契机是毫无规律,但是穿越的契机却不时出现,大概一年有十次八次。

所以那天晚出现的契机陈羿还以为和往常一样,他深知每次穿越都会有着某种他不知道的消耗,因此他是不敢肆意挥发每一次穿越的契机。

每一次的穿越机会,对于陈羿来说都是逆天的机缘,因此如非必要,他绝不会去穿越。

然而,意外就出现在第二天晚上,因为这天又一次感受到穿越的契机,之后的每一天夜晚,他都能能够感受到穿越的契机。

陈羿隐隐地感觉到,他和七彩晶石的联系似乎一下子紧密了起来,因此他能够轻易地感知到穿越的契机。

这对于陈羿来说是一件好事,同时也对七彩晶石有了一定的认知。

发生这变化的原因,不外乎王陵中的泼天宝藏,按照原来的轨迹,没有陈羿的出现,王陵中的泼天宝藏会被浮尘道长或者小老头获得。

但是因为陈羿的介入,浮尘道长和小老头都死了,宝藏的巨大价值,不是蝴蝶煽动翅膀那么简单。

陈羿的介入,改变了历史,历史的轨迹发生了变化。

七彩晶石拥有时空属性,因此能够让陈羿穿越。

反过来,当陈羿改变了历史后,冥冥之中让七彩晶石发生了未知的改变,因此让陈羿与七彩晶沙的联系一下子紧密了起来。

虽然陈羿不知道七彩晶石发生了什么变化,但是他却理顺了其中的因果关系,同时也让陈羿有了一番感悟。

原来,陈羿还担心改变历史会让后世发生变化,担心他不能够顺利出生,但是在因果这一个角度上看,因为有了陈羿,历史才会发生改变。

如果没有陈羿,历史自然不会发生变化,因此他得出了一个结论,无论历史再怎么发生变化,也不会影响到后世陈羿的顺利出生。

因为陈羿是因,变化的历史是果,有因才会有果。

想到这里,陈羿又想到了一个问题,如果陈羿彻底地颠覆了历史,那么会出现怎么样的变化

或许,历史的河流会拐了个弯,流向未知的地方,从而诞生了一个平行时空。

当然这只是陈羿的一个猜测。

一个月的时间一晃而过,这一日是爷爷陈常安归乡的日子,因此父亲陈士元,陈羿,二弟陈明之,三弟陈寄文,一早就来到麓山县外的十里亭等候。

除了长宁镇陈氏一家外,麓山县陈氏氏族其他的几脉族人,来了不少人,都是德高望重的族老,地主阶级的家主等等,也出现十里亭,来迎接陈常安。

因为陈常安卸任后,将会出任麓山县陈氏一族的族长,因此陈氏一族有一定地位的族人都前来十里亭迎接。

不多时,官道上有一队人马缓缓前来,大车七八辆,马匹十余匹,百余人,半数是护卫家丁,算是一个大型车队。

当车队来到十里亭时,才缓缓停下。

“少爷好久不见”此时,一位身穿藏青色儒服的干瘦老者走了过来,并且对着陈士元行了半礼,道。

“见过师爷”陈士元客气地回了一礼,这位师爷虽然是陈常安的客卿师爷,但同时也是陈氏一位德高望重的族老,拥有举人功名,在当年陈常安步入仕途时投靠他。

这时,一位身穿锦袍,须发斑白,体型略显肥胖的老者从马车出来,此人正是陈常安,由于半辈子为官,虽然品阶不高,但也是牧民一方的主官,数十年养出了一番威严气度。

“父亲”陈士元连忙上来拜见。

“嗯”陈常安微微点头,对着陈士元凝视了一番,最后却微微地叹息了一口气。

“让您失望了”陈士元脸带愧疚,道。

陈常安对陈士元有着极高的期望,希望陈士元能够步入仕途,那么长宁镇陈氏就能够更进一步,由书香世家转化为官宦世家,可惜陈士元蹉跎了十余年,不能够在三十岁前考取举人功名,他经营了半辈子人脉,将无用武之地,随着他卸任,人走茶凉,人生常态,他所拥有的人脉关系,将大大折扣。

陈士元让他失望,陈常安只能把希望寄托在下一辈身上,他的目光落在陈羿身上,只是惊讶了一下他如山一般的体型,最后目光落在陈明之和陈寄文身上。

“陈明之陈寄文你们可要好好读书考取功名。”陈常安对两人给予了厚望,并且勉励了两人几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