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策(2 / 2)

加入书签

萧何刚要动筷,听这个话题,也立刻住了筷子。

心里思考着怎么说话

自昨天开始,丹县的富豪人家就都被看守在自己的宅子内,主公准许他们的下人出入,采买,就是不露个准话,怎么处置

“这商人啊,都是得寸进尺的,一开始就先礼后兵对这帮子人不管用,就得先晾着,等他们胆子吓着了,再开始说目的,这不就事半功倍。”

朱远开口解释道。

小五一听,心下失望,泄愤似的,吃了一大口酸菜。

萧何却立刻松口气,说道“主公,是否,一开始就没打算杀他们”

朱远一听,笑着点点头,这为富不仁,赚黑心钱的都被查出来,砍了脑袋,店铺被萧何查证,还给了原主人。

至于那些剩下的,有的做事白多黑少,也算是有可取之处,还有的是真正的义商,好人总归是有好报的,要不然,岂不是老天爷不睁眼啊。

听这话,萧何叹了口气,自古都说好人有好报,可是,古往今来,历来都是小人得意啊。

朱远看着他如此感叹,摇摇头道“有我在呢。”

“就是,老大在啊,你怕什么”

昌盛对其翻了个白眼,他真的很看这人不顺眼,可算正大光明的出了一口恶气。

只是想到他的经历,更狠的话,又咽了下去。

夏侯一乐,想到,昨天他拿钱的表情,又要忍不住狂笑,这真是一对冤家。

萧何心里倒没有生气,其实心里特不自在,昌盛跟主公差不多的年纪,自己都比他大将近10岁,这怎么都得大度些,更何况,这钱都是他好不容易攒的,也的确是自己理亏。

等老百姓有钱了,到时候,征粮征税,就可以还上,那时,自己就可以挺直腰板,手上不差钱,也不会束手束脚。

不过,主公的钱财确实比自己想的还丰富,真是事半功倍。

第三天,大商人们实在是坐立不安,煎熬不已。

这要放,要杀,给个痛快啊,这光提心吊胆的算怎么回事

宅子被围了三天,全家都不敢安睡,尤其是他自己精神更是萎靡不振,眼底青黑。

朱远带着人进来的时候,就见穿着一身棉衣的商人不停的走来走去,嘴里还念念有词。

吆,这还知道怕啊

义商们的家里,特地都被传了话,吃好喝好,人家老狐狸般的心思,立刻配合演戏。

就面前这几家没有消息,不得不说,这心眼还真是,越老越厉害。

有亲戚关系,都没透漏,还真是擅长明哲保身。

小六接过眼色,立刻趾高气昂的进去。

商人一见着,绝对比见了亲生父母还热情,朱远他们就站在大堂的屋檐下,门口是大树遮阴,正好当看戏。

朱小六慢悠悠的喝着茶水,看着一侧站着讨好掐媚的胖商人,磨蹭了好一会儿才进入正题,还记得,老大说这谈判呀,就是看谁先把握住先机。

很明显,这攻势在自己手里。

比起小五负责老大的衣食,自己对商道更迷恋。

显然老大也发现了,昌盛喜欢攒钱,但是却对挣钱兴趣缺缺,既然如此,自己更得未雨绸缪。

随着老大,势力越大,需要的钱财定会越多,这个决不能放在别人的手里。

我朱小六也必须得展现出独一无二的本事来。

为了老大的大业,在所不惜

自从县城易主,百姓们发现日子越来越好过。

还没吃完官府分发的免费粮食,突然发现,重新开门,位于主街的粮店内,一直居高不下的粮食价钱,居然降价了。

百姓们骤然发现后,揉揉眼,问了好几遍店小二,得知是真的后,直接回家拿袋子,就往粮店争抢。

每家店前都排着长队,人们心里默念着一定要轮到自己。

两个时辰后,发现还没有涨价的意图,顿时才知道,老板说以后都这个价钱卖粮食,是真话。

既然是真的,那还抢什么啊,顶着这么个毒辣太阳,真是傻透了。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抱怨,很快,长长的队伍,接二连三的散去。

没人发现,笑着夸赞小二的粮店老板,进入内堂后,立刻脸一垮,往后背一摸,才发现早已湿透。

现在这粮食堪比黄金,若是真的照这样下去,不出5天,哪还有什么库存。

但是现在还真如六管家所猜测的那样,明明一个黄口小儿,怎么如此妖孽

更别说,一直以来,只传闻还没见过的,新丹城掌控者,六管家口中的“大帅”,又该是何等人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