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前世(1)(1 / 2)
阿萝七岁那年,她的母亲卫氏投井自尽了。
冯家上下,几乎所有人都说卫氏是畏罪自杀。
只有阿萝知道,她的母亲是如莲一般的女子,洁净得不染尘埃。会选择自尽,只是因为不堪受辱。和畏罪自杀毫无关系。
母亲死后,阿萝曾问过她的父亲冯渊,是不是也和其他人一样相信母亲和别人通奸的事情
她一直觉得,父亲待母亲是极好的。毕竟,他们俩是青梅竹马一起长大、又是患难与共来的。
父亲一无所有的时候,是母亲抛弃一切陪他创业、陪他从一个穷小子慢慢发展到富甲一方的商人。
母亲原本有不错的家世,为了父亲,她拒绝了家里人的安排的婚事,情愿跟着父亲漂泊天涯,风餐露宿。
母亲曾经告诉她,这是爱情的力量。
她想,爱情的力量应该是很伟大的。她想,世人皆冤枉了母亲,父亲却该不会的。
只是,很多时候,事情总不会像想象中那般美好。如果真的是那般,母亲大概也不会选择自尽了。
当阿萝用最真挚的眼神仰望她的父亲、期待他能为母亲正名的时候。素来,她最敬重的父亲却回以她一个令她一生都无法忘记的眼神嫌弃甚至是厌恶。
他说“所有人都亲眼目睹,莫非还有假不成何况,你娘已经畏罪自杀,这便是最好的证据。”
听到这些,阿萝只觉得自己好像突然从高空坠落下来,一颗心悬在半空,落不到实处。
“爹,娘是什么样的女人,你难道不清楚吗这摆明了就是有人陷害啊”她试图解释。母亲已经死了,她总要为她争取一个清白的名声。她如此想。
“人都是会变的。如果你娘真的是冤枉的,她大可跟我解释,何必畏罪自杀,如此极端,只能说明她心里有鬼”冯渊非常生气,他认定了卫氏对他不忠,任何解释都没有意义。
看着父亲暴怒的表情,阿萝觉得,自己根本无力为母亲恢复名声。
她忽然觉得,母亲真的很不理智,死能解决什么无非是令更多的人误会她。让亲者痛,仇者快那时候,她是如此以为的。
阿萝心里,大概也
有些恨她母亲,恨她撒手离去,抛下她孤零零的一个人去替她承受她的那些本不该存在的罪名。
只是,后来遇到司马执,明白了什么是爱,才终于懂得母亲当初为何要那般决然地选择自尽因为当你最爱、最依赖的人都不信任你的时候,全部的精神支柱都会崩塌,真的会觉得生无可恋。
母亲如是,她亦如是。
她最终仍然没能挽回母亲的名声。父亲一口咬定,母亲是与人通奸,畏罪自杀,任她怎么说都没有任何作用。而她素来敬重的父亲甚至提出了要同她滴血认亲。
那时候,阿萝七岁,头一次觉得人格受到了侮辱。她强力地反抗过,最后却换来一顿板子,打得她皮开肉绽、奄奄一息。
好在,这一顿板子打下来,冯渊到底打消了滴血认亲的念头。阿萝也总算保住了自己最后一丝尊严。
只是,没有想到的是,她的反抗更加坐实了他的猜测。他甚至一口咬定,她非他亲生。如此反抗,必是心虚。
阿萝想,她一个七岁的小孩有什么好心虚的她只是觉得,滴血认亲这种事情,不仅侮辱了她,也侮辱了十月怀胎辛苦生下她的母亲。母亲已经含冤莫名了,能做的总要为她做一些。只是没有想到,她的反抗令父亲更加怀疑。她有些后悔,早知道便答应了滴血认亲又何妨,反而好堵住那些坏人名声的臭嘴。到底是年纪小,考虑终究不大周全。
因着身份被否决,阿萝被在冯家的日子简直如临深渊,每一天都是煎熬。父亲更下令将她关在檀院不得外出,不允许人探视她,照顾她,任由她自生自灭。
她时常想,既然认定了她是耻辱,何不直接杀了她关着她又有什么意思
然而,冯渊到底有他的考究。他虽恨卫氏的背叛,心底深处却也害怕自己真的冤枉了她。卫氏已经死了,他再杀了她的女儿他害怕自己会铸成大错。然而,关着阿萝,却能让他心里稍微放松些,见不到她,便不会想起卫氏,不想起她,心里就不会死一般地难受
阿萝被打了板子,被孤零零地关在檀院,没有人来照顾她,也没有人来帮她上药,她自己根本没有办法照顾自己。那时候,她觉
得,母亲都已经不在了,父亲也不肯承认她,她孤零零的一个活在世上也没什么意义吧也许,死了反倒是种解脱。
阿萝其实是个挺懦弱的姑娘,打小是被母亲呵护着长大的,母亲告诉她,女孩子性子一定要温顺,将来才得夫君疼爱。阿萝很信她母亲的话,于是,真的养成了温顺的性子,说是温顺,其实只是逆来顺受罢了。先前能和冯渊抗争那两句已经拼了她全部的勇气。如今泄了气,剩下的日子便是等待死亡的到来。
直到三天后。画竹急匆匆地跑回了檀院。
画竹是挨了一顿大板子,跪在地上拼命地求情拼命地磕头,才被冯渊允了她来照顾阿萝的。三姑娘冯云初也在旁边说了些好话。
阿萝一见到画竹,整个人好像又重新活了过来,艰难地撑起身子,“画竹”然而,喊出来的声音却难听得很,好像干涸已久的土地,没有一丝生气。
彼时,画竹八岁,正好比阿萝大一岁。
画竹是卫氏捡回来的丫鬟,打小便对夫人充满了感恩,如今夫人去了,照顾小姐便成了她的责任。
一听见阿萝的声音,眼泪便不受控制地掉了下来。看着她躺在床上,巴掌大的脸蛋瘦到只剩下一双铜铃般的眼睛格外令人心疼。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