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贵客(1 / 1)

加入书签

由于时不时在各处参加一些佛事活动,邻村的这些老斋姑娘们大多互相认识,可要经常相互见面却不太容易,每月六次的赶集日是斋姑娘们相互见面聊天倾述的日子。

只要不是太恶劣的天气,王惠贞和林芳贞坚持每个赶集日都到集市上来,每次都能先后见到十多名斋姑娘,她们凑在一起倾述着各自的酸甜苦辣,有时小声地窃笑,有时偷偷地抹泪。

装着一肚子话来,相互倾述安慰,聊完后带着释怀和轻松还有不多的收入而归。每个赶集天的这种聚会成了附近斋姑娘们的“组织活动”,每个斋姑娘来集市时都带上一篮子小菜或禽蛋水果等之类的东西,大家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聊天而不是为了赚钱。

由于她们经常聚在集市的同一个地方卖东西,有人干脆把这个地方叫做“斋姑娘摊”,其他人也自觉的从不来挤点她们这小地盘。

她们卖的东西不介态度和蔼,而且价钱公道,货真价实,称量决不会缺斤少两,从不斤斤计较,很多时候还多送几根葱多给两瓣蒜,所以有需要的人们都喜欢在她们这里买东西,有时有人甚至多付她们一些钱,可她们从不多要一分。

斋姑娘们相互的东西大多不同,有时她们相互之间也把卖的东西相互赠送或相互交换,她们卖得的钱一般家里人也不要她们的,让她们作为自己的零用钱和买香蜡供佛的钱。

林芳贞和王惠贞是“斋姑娘摊”的中心人物,因为她们俩有文化见识广,斋姑娘们常常从她们这里寻求安慰理解和疏导,她们俩家里也不缺钱,常常把自己的东西送给其他斋姑娘有时直接“借钱”给有需要的人,钱借出去后她们从没问要过,可借了钱的斋姑娘或早或迟都会一分不少的还给她们。

出家人不打诳语,斋姑娘也是这样。

这天中午,王惠贞和林芳贞正在“斋姑娘摊”跟其他斋姑娘聊天时,有一位年轻的戴眼镜的干部模样的人朝她们走过来。

“斋大孃们,请问你们中哪位是林芳贞大孃?”这干部欠欠身子,礼貌地问,本地人见到斋姑娘,要是不知道她们姓啥,就叫一声“斋大孃”,这是她们最喜欢的称呼。

林芳贞从自己带来坐着的小凳上起身说:“我是林芳贞。”

“哦——林大孃,您好!”年轻干部向习惯性地林芳贞伸出双手,又突然意识到了对方是斋姑娘,忙收回手。

干部说:“我是县上的干部,我想了解一下,您还住在原来的老房子里吗?”

“是的,有什么事吗?”林芳贞奇怪地问。

干部重复道:“您住的还是解放前住过的地方吗?”

林芳贞:“是的,请问你——”

“林大孃,你快回去吧,我去乡上的打个电话,下午有人要来看您。”干部说。

“谁?谁要来看我?”林芳贞问。

干部笑笑说:“到时候你就知道了。”年轻干部说着转身离开了。

王惠贞和林芳贞把她们的小白菜全送给其他斋姑娘,把小凳放进篮子里,提着往家走,两人边走边猜究竟是谁要来,可一直猜猜不到,可看那干部的神色,来者应该是个贵客。

回到家,两人麻利地把她们的屋里屋外都收拾得干净整齐,院子也打扫干净,还洒了水。然后,两人坐在院中树下做着针线活,等着贵客到来。

有人敲院门!

林芳贞起身过去,双手拉开了两扇院门。

门口站着一位五六十岁的西装革履的男子,男子身后立着一女人,两旁还有五六个干部模样的人,另外还有人扛着摄像机。

林芳贞愣愣打量着西装男子,觉得有些面熟,可一下想不起来是谁,她只得问道:“您——是——?”

“姐,你认不出我了吗?”男子的“姐”字出口时,泪水也横流而出,颤抖的双手拉住她的胳膊。

“姐——?你叫我姐?你是——你是——”林芳贞一下意识到了什么,浑身颤栗,双唇颤抖地问。

“姐,我是你的亲弟弟林玉平啊!姐——四十多年了,我回来了,我回来看你了,姐!”男子哭着扑通一下跪倒在地,拉着她的手,抬眼看着她,泪雨滂沱。

“玉平——玉平!”林芳贞终于从这张脸上看出了当年那个俊气的青年榜样,她也瞬间泪如雨下,蹲下身子捧着他的脸:“玉平,真是你,真是我的亲弟弟,快——快起来,进屋,进屋,进咱自己的家。”

林玉平擦着泪站起身,牵过身后的女人对林芳贞说:“姐,这是你弟媳。”

“大姐好!”女人甜甜地叫着,恭恭敬敬地给林芳贞鞠了个躬。

“你好你好,你们好,快,快进屋来。”林芳贞激动得有些语无伦次了。

这时王惠贞也走了过来,她刚要招呼林玉平,林芳贞拦住她,问林玉平:“你猜猜她是谁。”

林玉平上下打量了王惠贞一番,笑着说:“肯定是你的好姐妹,惠贞姐!是不是?”

王惠贞擦去脸上的泪水:“玉平记性好,还没忘记你惠贞姐。”

这时,之前找过林芳贞的那个年轻干部上前对林玉平说:“林董事长,恭喜您和亲人团聚,我们就不打搅,先走了,有事您给我打电话。”

干部们走后,王惠贞也告辞回到礼正那边自己家里,她边走边抹眼泪,为林芳贞,原本她们俩都认为林芳贞这生无缘再和那边亲人见面,没想到这么快就见到了,她真替林芳贞高兴。

带着弟弟弟媳进屋坐下后好一阵,林芳贞才懦懦地问弟弟:“他呢?还——在吗?”

“谁?姐你说谁?”林玉平看着林芳贞问。

林芳贞埋下头:“你知道我说的是谁,我——我们的爸,爸爸他——他还在吗?还好吗?”

林玉平欣慰地笑了:“我们的爸爸还在,只是——这几十年想你想得精神都出了些问题,一会儿正常,一会儿糊涂,身体也不太好,九十多的人了,经不起长途折腾,他只到了香港,他希望我这次来能接你过去,一家人在香港团聚,姐,你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