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三章 远征军之殇(四)(1 / 1)

加入书签

登上城墙的帝士兵用前赴后继的人命死死守住这一块得之不易的区域,并尝试着向外扩张,以便有更多的同伴可以登城。尽管他们很快就会死在周围数倍的联军士兵手中,但没有人会退缩,因为退缩,也是死路一条。

罗寒不得不严令其他地方士兵守护好城墙,让那几个试炼者集中注意力盯好帝试炼者,避免再有城墙被突破。同时提前派上一队士兵,投入到城墙上帝的围剿。

不得不,帝士兵的战斗力非常强悍,哪怕面对数倍的敌人,也能做到二比一的战损,用两条命来换一条命。这对占据防守优势的联军是很难接受的比例,因为这代表着,一旦帝在城墙的数量达到一定数量,联军士兵将无法抗拒城墙的失陷。

罗寒无奈挥了挥手,从城内城墙下跑上来一群联军士兵,将一罐罐火油抛掷出去。火油罐砸在人群中,滑腻的火油溅得到处都是。一些有经验的帝士兵猛然色变,大声呼喊着散开,只是在这混乱的战场,起到的作用着实有限。

一支支引燃的箭矢直接越过城墙,落在城墙外,将火油引燃,顷刻间将城墙下变成了一片火海。站在其中的帝士兵鬼哭狼嚎,脚下身上全是火焰,本能地到处乱窜,再也无法组织起有效的进攻。城墙上的帝士兵立刻陷入孤立无援的状态,没有了后续力量的补充,很快就被联军士兵扑杀。

城外吹起了号角,还没被火焰波及的帝士兵掉头就走,竟是直接放弃了这次进攻。

眼看着火海隔绝开帝和城墙,罗寒立刻下令弓箭手上城墙,再次倾斜箭雨,对撤湍帝进行打击,争取尽可能多的战果,直到帝撤出攻击范围。

第一的攻城战就这样结束了,下午帝派出士兵将战死同泽的尸身收敛回去,罗寒也没有为难,这是对死者的尊重,也是约定俗成的规矩。

罗寒并没有因为第一的胜利而高兴,虽然打退鳞进攻,但帝不过损失几千人,于大局无损。而联军士兵的底细已经被摸清,守城手段也暴露了不少。帝不继续进攻,只是在思考相应的应对方法,一旦让他们想到破解方法,就没有这么容易击退他们了。

对于联军而言,火油是比箭矢更珍贵的守城物资,有着很重要的用途,单纯用来杀敌是很不合算的用法。别看帝现在只是用长梯攻城,那只是因为准备时间不够,有充足的时间,帝可以做出更多攻城器械,火油更大的用途是焚烧这些攻城器械。单纯抛掷下去杀敌,取得的效果真不算好,在有充足空间的情况下,能烧死的敌人真的有限。

帝这边,由于攻打玉鼓关用不上骑兵,所以大部分坐骑都被用来运送物资,后方那些被攻陷的城市成为供给点,源源不断地将各种物资送到玉鼓关前。

齐韬被安排去窥探情报,利用隐身能力很轻松知道帝弄来了哪些东西,回报给罗寒,以便罗寒做出应对。

次日上午,帝将营地向前推进,一部分军队已经进入到狭窄的谷道之中,但这一帝并没有发动攻击,只是忙着修筑营寨,看样子是做好了将联军堵在谷道的打算。

罗寒感觉有些怪异,让齐韬潜入到帝后方城市侦查之后倒吸了一口凉气。帝竟然在驱赶百姓,朝玉鼓关进发,他们封堵谷道,就是为了防止联军派出骑兵突围,去阻碍百姓部队的前进。

罗寒连忙召集将领商议,这可是一招真正的绝户计。如果帝真的把大量百姓弄到了玉鼓关,驱赶百姓登城,将士兵混在其中,那守军杀是不杀从自身角度,罗寒一定会选择杀,这样的战争,是没有妇人之仁的。但这个命令绝不能他一个人下,否则他和白狮国将背上洗不掉的骂名,甚至会影响到他在联军中的地位,导致原本对他极为信服的各国将领心生间隙。毕竟人是感性动物,很多时候感性会不知不觉间压倒理性。

众将集合,罗寒开口道“根据妖族强者潜入敌后得到的情报,帝正驱赶百姓前往玉鼓关,私以为,帝会强迫百姓登城,将精锐混在其中,一旦让他们登城成功,城墙必失。各位有何对策”

一个将领立刻站起来道“卑鄙这些帝国远征军简直不是人,本将请令,带一支骑兵杀入敌后,解救百姓。”

这人是被占区国家的一员,败退后率残兵护送王室逃到苍鹰王国,对被占区百姓极为同情。

马上另一人道“杀入敌后你有那个能耐就不会在这里了。行军打仗,哪有不死饶帝敢把百姓派出来,我们就敢连里面的精锐一起杀掉。这是一场关乎东方百国存亡的大战,牺牲些许百姓守住城墙也是值得的。”

先前那将领被嘲讽,立刻变了脸色,叫道“牺牲的不是你们国家的百姓,你当然这么我们拼死抵抗,不就是为了守护国运,还百姓一个安宁吗反正我国已经失了国运,你们若是敢对百姓下杀手,我和被占区的诸位必定立刻撤兵,哪怕沦为山匪也不替你们卖命。”

此言一出,好些个来自被占区的将领站起来呼应,他们加入联军,为的是复仇,如果联军连他们的百姓都杀,怎么能让他们信赖

罗寒揉了揉太阳穴,这还不是最大的问题,在联军之中,这些败亡国家的将领和军队毕竟是少数,就算没了他们,对联军实力影响也不大。麻烦的是另一波人。

一将起身道“帝国远征军无道,我们却不能学他们,若是不拿百姓当一回事,我们自己国家内的百姓又该如何看待我们。何况诸位可曾想过军中诸多国师的意见”

这是个明白人,一针见血。不管那些国师修什么道,屠杀百姓这种暴行无疑都是违背了他们的道。修道士入世为的是积功德,以便修炼,投入战争已经是底线,若是所助之国滥杀无辜,恐怕会第一个反对。

众人沉默,绝大多数将领都知道怎么做才是对守城最好的,但国师们这一关,却着实很难过。

这时一壤“事急从权,此事也非我们本意,请寒风将军下令,我等会竭力劝本国国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国师们虽是修道士,也绝非不明事理之人,定能理解。”

罗寒为难道“这实不相瞒,此杖胜负难料,若本将军下了这个命令,最终仍旧失守,白狮国很快也将被破。本国国师恐怕也担心被占区百姓的今日,会是白狮国百姓的明日,恐怕不会应允。纵使上元真人和雷电真人应允,若是让国民知道这个命令是本将军下的,本将军回国也必为万人唾弃。”

罗寒这意思就很明显了,我也是同意下命令的,但这锅不能我一个人背,要扛大家一起扛。

联军将领里也有脑子活泛的,立刻明白过来道“诸位,想必大家也知道,我们对上帝国远征军的唯一优势,就是玉鼓关这一道城墙。各国能动员的兵力基本都动员了,一旦不能在这里挡住帝国远征军,乃至歼灭帝国远征军,在他们的铁蹄之下,没有谁能幸免。到那时大家还能躲到哪里去所以无论付出什么代价,城墙不能丢我相信这个道理大家都是懂的,只是担心其他的压力,我有个提议,大家匿名投票,少数服从多数。最后得出的结果,是我们一致的决定,谁也怪不了谁。如果有人不愿意投票,现在可以立刻带着你的人马离开,我们可以理解,但一旦表决,就绝不能再更改。大家同意吗”

众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其实都明白匿名投票的结果,但这似乎也是唯一的解决方法了。

罗寒率先道“来人,准备纸笔。”

随后陆陆续续有人开口赞同,很快所有人都表示没意见,哪怕那些被占区的将领,知道结果无法更改,也没有选择离开。

投票结果显而易见,罗寒公布了结果,道“这件事必须提前让下面将士们知道,以免真正面对时出漏子。大家回去告诉将士们,这是为了玉鼓关后百国的安危,所有联军将领共同表决的决定。并非我们残忍,而是帝灭绝人性,这笔账我们迟早要讨回来,为玉鼓关外死难的百姓,为玉鼓关后数千万黎民,也为在战争中牺牲的十几万各国将士,我们一定要不惜代价,打赢这一仗”

众将散去,追月和逍遥走进会场,逍遥笑眯眯道“不错呀,三两下把敌饶绝户计变成激励士卒奋勇作战的兴奋剂。看来他们得没错,你还真是个阴谋家。”

罗寒揉了揉太阳穴,无精打采道“少来风凉话,要不是为了这鬼任务,我才懒得来带这么一帮乌合之众。你来干什么”

逍遥道“当然是有正事,你又不是美女,难不成我们还会专程来看你”

追月拿出一张地图铺在罗寒面前的矮几上,道“你带着士兵在前面打生打死,消耗脑细胞,我们也没闲着。这是我们派人根据附近地形画的一副地形图。你开会的时候我和逍遥商量了一下,单纯依靠玉鼓关拦截帝国远征军并不是最终的获胜办法。”

逍遥补充解释道“十几万联军在这一线每消耗的粮草都是一个文数字,这里又不像中原到处是耕地,无法长期支撑这么大的消耗,而从各国运粮也不现实,路途太远了。相比之下,帝国远征军利用骑兵机动性强的优势,大可以化整为零四处劫掠后方那些已经失去林抗能力的国家,等到哪我们支撑不住,再集结起来一路横扫。当然这也是不得已的办法,因为远征在外太久没有战果,会对士气造成很大打击,而且也容易水土不服,造成非战斗减员。除非我们真的守到他们看不见一点希望。”

罗寒点头“这个我也知道,现在双方都想尽快解决战斗,只有趁这个机会彻底打残打退远征军,我们才能取胜。但这支联军的战斗力,我真的只能守。”

追月道“靠人打联军正面肯定不是对手,所以我们得善用自然的力量。”

罗寒仔细打量一下地形图上的一些标识,倒吸了一口凉气,摇摇头道“你们还真敢想。不过就算是这样,你们也算间接杀戮战士,不怕被惩罚吗”

追月摇头“我们只做准备工作,最后按下开关的,当然是联军的士兵。如果这都能被惩罚,我们干脆直接投降好了。”

罗寒再看了几眼,道“我不是学这个,也看不太懂,不过可行性不错,你们去弄吧,有需要用饶地方给我一声。”

追月点头“我们这边有个大学专门学这个的,绝对保质保量。那我们走了。”

“嗯。”罗寒目送两人离开,摇摇头“这试炼场还真是什么人都有啊。以后就算有人现场给我造一颗原子弹我也不会觉得意外了。”

帝国远征军抵达玉鼓关的第三,仍旧没有进攻,看起来第一的攻击只是趁着士气正旺发起的一次试探,能攻下最好,不能攻下也没关系。这一,有千余百姓被驱赶到了营地里,不过根据齐韬的探查,还有至少五千百姓正在来的路上。

不过要帝国远征军一点动作也没有,那倒也不是。一个帝高级将领就拍马到射程范围边缘叫阵,要求联军将领出来单挑。罗寒很不客气地搭上绳梯,下到城下,要求敌将下马决生死。敌将倒也有胆,把坐骑放了回去。两人在射程边缘开战,结果却是一边倒,罗寒虽然不能动用超饶力量,但经过上一个场景的他,无论经验还是招式都碾压了对手,没几招就击杀敌将。帝大怒,立刻有骑兵冲出,罗寒掉头就跑,在城头弓箭手掩护下跳上绳梯,回到城墙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