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漫步羑里城(1 / 1)

加入书签

从北京到达汤阴时,正赶上浮尘天气,平原上的庄稼地,绿上蒙黄,看了叫人眼酸。北方的浮尘同南方的梅雨一样,让人难受。一枯一涩,碰上它,再好的心情也给搅了。幸好第二天尘去风清,等我们来到城北八里地的羑里城时,头上的天空已是澄澄的一碧了。

羑里城是商纣时期的国家监狱。如果仅仅只是监狱,它恐怕早就淡出了历史的记忆。它之存活并吸引游人,乃是因为周文王在此被商纣王囚禁了七年。如果仅仅只是记载了一段皇帝级的囚徒生活,羑里城也不会经久不衰。文王拘而演周易,这是传统文化中的精典故事。这个故事便发生在羑里城。

中国有一句老话,叫多难兴邦,这是针对国家而言。对个人来说,可谓多难兴智。将苦难转化为思考,转化为寻求智慧的动力,乃是中华民族历代精英的性格特点,或可称为异禀。

周文王坐牢时还没有达到王的级别。他姓姬,正式的称谓是西伯。王之下,有五等爵位,依次是公、侯、伯、子、男。伯居中,但在商朝中晚时期的地方诸侯中,崛起于陕西的姬氏族群发展迅速。到了商纣王时代,西伯已成为地方诸侯中最有势力的一个了。这就引起了商纣王的猜忌。于是,他命令西伯前来都城,然后送到羑里来拘禁。西伯因此当了七年囚徒。

年代久远稽古难征,关于文王被囚于羑里的事,除了传说,很难找到当时的文字记载。姬氏部落崛起于今陕西扶风、岐山、宝鸡一带,在秦岭北麓、渭河平原之侧的高塬上。至今,那里仍叫周塬。中国的青铜器,凡带有铭文的,百分之八十出自周塬。这些铭文记载了周朝许多重要的战争和人物。我曾专程前往宝鸡市青铜博物馆参观,看到了许多精美绝仑的青铜器,甚至在一个名叫“何尊”的青铜器上看到了最古老的“中国”这两个字的篆书。但是,铭文上找不到羑里。我猜想,没有记载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文王没有被拘羑里;二是替圣人讳,不记载圣人的不幸。综合判断,我相信第二个判断。青铜器上的铭文,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颂扬功德,所谓铭记是也。后世的勒石记功,便是继承了这一传统。

羑里城中有一个演易台,据说是文王演周易的地方。周文王根据伏羲创立的八卦推演出六十四卦,并为每卦的六爻制作爻辞加以说明,后人将这部易书称为周易。

细观周文王制作的爻辞,可以看出当时的民情风俗以及他对国计民生的思考。他的囚徒生活,似乎也有所涉及。他多处指出“利见人大”的各种条件。强调说“群龙无首”是吉象。须知道,在一般人眼中,群龙无首是乱象。但周文王认为只有群龙无首才可发挥每一个人的智慧。他还说不修旧德而从王事,将一事无成。在蒙卦中,他特别在初爻中指出给患有眼疾的人治好病,让他重见光明,利于正在服刑的人,使他因积德而脱去桎梏。

我认为这个爻辞是周文王的当下自况。据说他坐牢时已经82岁,这样的高寿老人患白内障的可能性极大。由已推人,他认为治疗眼疾是大功德,服刑的囚徒会因此而获得解放。

通观爻辞,我们可以看到一位高龄政治家的忧患意识,小到对一个人的察言观色,大到对一个时代的损益兴衰。论婚嫁、盖房、炊饮之民事,论战争、祭祀、建设之王事,他都由象及理,触类旁通,指出吉凶祸福的规律。

论及西伯的功绩,引导族人伐纣成功而王天下,固然是丰功,但比丰功更大的伟绩,则在于他为后世留下了周易这部著作。

孔子虽然是儒学的创始人或者说集大成者,但最早的儒家思想,便是在周易中生发。明人唐鼐在重修羑里城周文王庙记中说“孔子之道即文王之道,流传古今,扶持纲常,羽翊王化,其有功于天下国家大矣。”孔子自己也感叹“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

从文化的角度出发,文王是中国历史中的地位非帝王而是圣人。因此,所有来羑里旅游的人,决不是前来观赏商纣王设立的国家监狱的种种残暴,而是来欣赏诞生中华民族灿烂文明之花的一片沃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