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1 / 2)
一阵兵荒马乱之后,元老爷在床上喘着粗气醒来,问的第一句话就是“宝儿,你说实话,是不是提前知道考试题目了没关系,爹爹不会怪你的”
所有人“”
兰娘很不客气的当着几个晚辈面,用手指戳元老爷脑门儿,嘴上也不闲着“老爷,枉你一向自诩精明,怎么在宝儿读书这件事上这么轴,脑子转不过弯儿呢
你不是都答应宝儿,让他跟着二弟去读书了吗怎么看你今儿这意思,是根本就不信宝儿能读出个结果是吧”
元老爷苦笑一声,连连讨饶,也不在乎这幅样子被几个孩子见着“夫人哪,这哪里是我信不信的事,你是不知道啊,咱们元家,自我太爷爷那辈起,家境殷实,长辈就起了念头送太爷爷兄弟几人去读书,读的最好的一个,三十岁上才考了个童生,花光了家底。
我爷爷那辈有人经商,家底儿又起来了,长辈又提议送孩子去读书,结果这次倒好,兄弟好几人,最有毅力有天分的三爷爷,十八上考了个童生,家里还以为元家终于要出个麒麟儿,咬牙让三爷爷继续读书,将来好改换门庭。
结果往后几十年,直到我三爷爷去了,身上依然是个童生功名。
到了我这一辈,我父亲去得早,留下点儿家产,母亲让我和二弟早早地启蒙,我于读书一道上,到底是何情况,没人比我更清楚。
别看二弟现在身上有个秀才功名,那也是那一年朝廷严打科考舞弊,牵扯其中的官老爷和考生不计其数。
咱们整个府城当年全须全尾活下来的就没几人,当时二弟身体不适,没参加那场考试,因此躲过一劫,后来朝廷重开恩科,但咱们县能参加的也就三人。”
说到这里,兰娘也就明白了元老爷的心结,接着给几个孩子解释“那三人中,一个五旬老叟,走路颤颤巍巍的,进考场都是差役扶着的,大家都怕他竖着进去横着出来。
还有一个十岁的小娃娃,据说天资聪颖,早早得了童生功名,家里本想压着多读几年好冲击秀才的,还是县令觉得咱们县好歹是文风昌盛的大县,结果考生还不够一掌之数,实在脸上无光,亲自上门动员,说动了那家人,人家才放心让自家孩子进考场的。
还有一人,想来你们也猜到了,就是你们二叔了。”
元老爷双眼无神的盯着床顶的帐子,声音幽幽道“要不是当年老爷我早早认清了现实,转而经商,说不得又要蹉跎多少年呢人啊,就得认清自己有几斤几两才成免得汲汲营营,到头来一场空。”
别人听完一时心情沉闷,不知说什么好。唯有锦绣嘿嘿一笑,总结到“爹爹,娘,说到底你们该不会想说,二叔的秀才身份其实就是捡漏来的,因此二叔根本没有真才实学吧”
元老爷一听,气的从床上跳起来,弯腰捡起地上的鞋子就朝锦绣仍。
锦绣多灵活的身手啊,怎么可能被元老爷打中早在元老爷动作时就溜了。
元老爷光着脚追在后面,举着鞋子跑,嘴里骂骂咧咧“小兔崽子,你给老子站住老子是那个意思吗啊是那个意思吗我叫你瞎咧咧这回老子逮住你定要打断你一条腿”
锦绣溜的更快了。
院子闹闹哄哄的,锦绣在前面跑,元老爷在后面追,周文和出绣一人抱着一只元老爷的鞋子,追着让穿上鞋再说。丫鬟仆人帮着拦元老爷,免得他惊怒交加,也免得他大冷天不穿鞋到处跑着凉。
更主要的是怕他惹怒少爷,回头少爷控制不住自己,轻轻一拳招呼在老爷身上,老爷怕是整个人都不好了。
元老爷呼哧呼哧被周文出绣还有几个丫鬟团团围住,往屋里带时,锦绣站在院子门口,朝元老爷的背影大喊“别忘了让人把东街铺子的账本儿送我院子里啊”
元老爷脚下一个趔趄,心疼的直抽气
兰娘站在屋门口,见元老爷这幅样子,不甚诚心劝慰道“老爷你不总说家里的所有东西将来都是要给宝儿的吗早给晚给都是一个给,老爷您心疼个什么劲儿再说了,虽然老爷您说的头头是道,但也不能否认老爷您不相信宝儿的事实,回头看宝儿怎么和你闹呢”
元老爷一说到这个就头疼。
被人搀扶坐到榻上,才问周文“阿文啊,你老实说,这成绩真是宝儿考的”
中周文十分认真点头“如假包换千真万确”
元老爷总算是相信他们老元家也能出个读书人的事实高兴地哈哈大笑,笑着笑着,胖乎乎的脸上还留下了两行浊泪。
可把周文和出绣两个孩子给吓着了,两人手足无措的看看兰娘又看看元老爷,不知道这有啥好哭的。
兰娘安慰两个孩子“没事儿,老爷是高兴地,你们先出去看看宝儿弟弟如何,这里有我呢”
等房间只有两人时,兰娘才拍拍元老爷的手,元老爷本以为妻子要温声细语安慰他一番,谁成想,却听妻子道“本以为老爷痛痛快快送宝儿去读书,是一心想让宝儿走那条路子的,没成想,您是要让宝儿死心倒是打得一手好算盘不愧是精明的商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