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出城(1 / 2)

加入书签

杜让能当初帮忙说服崔氏停了杜宝珠书斋的课,是因为被杜宝珠拿住了把柄。然而之后他一直忙于公事,极少关心女儿的学业,要领这功劳,实在违背良心。

杜宝珠却笃定地点点头:“‘因材施教’的典故是阿耶教的,不过道理却是我自己想出来的。”

为了唬住杜让能和崔氏,她把锅全甩给了何万年:“我看何掌柜管教店里伙计的时候,总会安排合适的活给他们,伙计们也总能把事情做好,就觉得这和孔子的话有些吻合,这才有了这样的感悟。”

她这话说得合情合理,又把功劳给了何掌柜,杜让能和崔氏便认为娇女变懂事全靠何万年引导,并没有觉得奇怪,只感慨自己当初挑人的时候走了大运,得了这么好的人才。

两人还在感慨,杜宝珠已经出了芸辉堂,打算去找杜光义。

谁知,她还没走出芸辉堂的大门,就被一只大手拉住胳膊:“娇娇儿,你要我做什么?我保证给你办得妥妥当当的!”

拉杜宝珠的人长了一双虎目,越认真就越显得憨气十足,正是杜宝珠的大兄,杜光义。

他早就到了芸辉堂,正要进门的时候,刚好听见爹娘摇头苦笑说他不成事。这样的话,他这些年里听过不少,早已习惯了,并不觉得如何痛。

可他却没想到,大妹会替他辩解,还一本正经地反过来教育了阿耶阿娘一通。

他知道自己不成器,怕大妹瞧不起他,所以总是忍不住讨好这唯一的妹妹。最近大妹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他便不好意思往大妹眼前凑,深怕被大妹嫌弃。

这会儿听见杜宝珠夸他武艺好又会处事,便像是吃了鸡血一样满腔热情,誓要将大妹交代的事情做到最好,才不枉大妹替他说话!

“大兄?”杜光义窜出得突然,杜宝珠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

一看他这神情,就知道他听见了刚才的对话。因此脸上便带了笑容:“这件事可非同一般,我思来想去只有大兄能胜任。”

杜光义下意识挺了挺脊背:“什么事?”

“大兄附耳过来……”

杜宝珠踮起脚跟附在杜光义耳边,将自己打算从新安挑些茶树移栽到京都的事说了一遍:“这茶园的选址十分重要,劳烦大兄多跑些山头,一定要选一处地势高些,土地结实的地方……”

若是有心人,比如李杰,听了杜宝珠的要求,肯定会质疑杜宝珠这到底是要种茶树还是要做什么。

不过杜光义既不懂农事,又相信自家大妹,便一点疑心也没有。掰着指头记下杜宝珠说的选址要点之后,他就死命拍着胸口道:“这事包在我身上,京都周围这些山我全部跑一遍,一定挑一个最合适的地方给你!”

杜宝珠知道杜光义的最大优点就是信守承诺,之前新茶铺的装修,便是由他监工完成的,验收时一点错处也没有。这次选山头的事交给他,杜宝珠十分放心,当即咧开白牙:“我相信大兄一定能说到做到!”

得了杜宝珠的信任,杜光义就觉得浑身充满了用不完的力气,下午便带着人往山里去了。

杜宝珠还得去官衙拿出城的路引,因此到了第二天早晨才得以出行。

进了六月,才刚过卯时,京都的天空就已经彻底透亮。宽阔的大街上,几个早起的人慢吞吞地走着,带着几分困倦和疲惫。

而靖恭坊北曲的杜府大门口,此时已经排了三辆青布大马车。

马车周围七八个膀大腰圆的粗壮婆子正忙着搬运行礼,还有四五个年轻的婢女扶着一大一小两位娘子坐上排头的马车上:“夫人小心。”

这是崔氏嫁进杜家之后头一次出远门,不免有些紧张。刚坐进车里一会儿,便把婢女叫过来好几回:“被褥带了么?”“碗筷茶具带了么?”“治头疼脑热的药饮子带了么?”

不光她如此,来送别的杜让能也是如此,一会儿的功夫撩开门帘七八回:“娇娇儿,虽说这些镖师都是跑惯了新安的,但也不能全听他们的。你可替你娘注意着些,有什么不对赶紧跑!”“这是药行买来的蒙·汗·药,你们娘两在手帕里藏些。”

唐代小说流行,杜让能听过不少豪侠江湖的故事,一直没机会亲身试验。这次杜宝珠和崔氏出门,他便把他从说书人听来的经验全用上了。

“阿耶……”杜宝珠被这两口子弄得哭笑不得,终于忍不住开口拦下两人:“放心吧,我心里都有数。该带的东西,我早让闻喜清点过了,都在后面马车上装着呢。”

崔氏还是有些担忧:“听说南边又有灾荒,路上不知道会不会被冲撞,要不咱们再多带几个家丁吧。”

杜宝珠还要夹带一个宋文出城,本该希望人越多越好。可这会儿,她却不住的摇头:“阿娘,您往外瞧瞧,这已经二十多个人了。再多,咱们还走不走了?”

若是她独自出行,快马加鞭四天就能跑个来回。现在带上崔氏,只能坐马车,已经够慢的了,还要再加人的话,只怕五天都还到不了新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