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北望朔方(2 / 2)
饭要一口一吃,路要一步一步走。
步子太大,容易扯到蛋。
韩家父子经营两代,周遭蕃汉皆附,而且灵州物产丰饶,西依贺兰山,东连河套,黄河环绕,水利不绝,素有塞上江南鱼米之乡之称,自给自足绰绰有余,不像泾原需要凤翔的支撑。
也正因为自给自足,朔方军可以关起门自己过日子。
韩偓道:“朔方历来是国家重地,境内百姓皆以唐民为荣,颇知忠义,陛下何不派遣使者前去宣慰,就算不能让韩遵归心,也可宣示大唐的存在,关中兴起,朔方迟早归化。”
韩偓的水准是有的,在战略眼光上超过李巨川。
“致光此略大妙!”
“此策既然是由臣提出,就由臣去办。”
李晔却犹豫了,现在枢密院刚刚组建,马上就是扩军事宜,韩偓这个枢密使至关重要。
还是可用之人太少,张承业主管辅军,事情也是千头万绪,李巨川坐镇凤翔,赵崇凝要统计人口,就连韩全诲都成了征税官。
朔方之事交给其他人也不放心,中晚唐不知有多少事坏在朝廷使者身上。
李晔心中一叹,扩军只能自己多花些心思了。
当然,扩军的动作不能太大,否则引起周围势力的警觉就不是一件好事了。
张承业在整合凤翔俘虏完毕,就引军回香积寺。
此地囤积的荆襄粮草还未用尽,而且周边田地被李茂贞毁坏之后,一直没有修复。
李晔暗中调回李筠、周云翼、高行周三人,带着三人也赶往香积寺。
辅军一直劳动积极性挺高,虽然待遇比不了战兵,但比以前是强多了。
自己吃饱,还能让家人吃上饱饭,又不用上战场玩命,正合一些人的心意。
有人厌战,就有人喜战。
唐末无处不战,无地不战,无时不战,才弄出秦宗权、孙儒这样的吃人军团。
这么个大环境,能战之兵肯定不止蔡州、汴州、太原等地。
关中同样精兵遍地,只不过关中将才都投奔关东去了,关中唯一能摆上台面的藩镇李茂贞,也就那样,连手下的几个干儿子都降不住,历史上被李克用、朱温、王建轮番吊打,导致唐末关中看起来差那么点意思。
香积寺山门前的空地上,摆上十几张小几,由军中识字者登记姓名。
主动愿意当兵的肯定比拉壮丁强。
李晔要的是有血气有血性的汉子,油腔滑调眼神灵泛的不要,老兵油子不要,搞不好这帮人就会带坏军中气氛。
后世大神戚继光宁愿要山中矿工,一个道理。
关中民风比戚继光时候淳朴多了。
秦风尚武,很多关中子弟把上阵杀敌当作出身。
而且辅军中也有大量原凤翔军、邠宁军的精锐,这些人提了刀子,再让他们安心种地,肯定是不可能的。
一时间,报名者挤满了香积寺山门。
就目前而言,天策、禁卫两军总共才一万六千人,明显是不够的。
至少要扩展到五万人,才能勉强够用。
今年丰收,但关中长期疲敝,底子不厚,五万大军,加上一万辅军战兵,关中的极限差不多就到了。
李晔估计现在手上控制的区域,人口应该在一百万左右,养六万大军,应该不会太吃力,也不会破坏关中的生机。
像李茂贞、王行瑜那种搞法,只能让关中越来越贫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