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第四十二章(2 / 2)

加入书签

所以楼喻并不是太过担心。

随行的二百府兵,都是参加过阳乌山剿匪的,自然也不会害怕。

一行人继续前往。

路上时不时遇上小股流民,皆由杨继安出面“哄骗”去了庆州府。

对此,楼喻很感谢其他州府的“劳务输出”。

第三日下午,楼喻一行人行至“三斤坡”。

三斤坡距宜州府城约十里远,是宜州相当著名的胜迹。

此地本不叫三斤坡,这个名字有特殊来历。

大盛开国皇帝曾在此承过“三斤救命粮”的恩情,建立盛朝后感慨那位恩人的善心,特命名“三斤坡”以此表示感激之情。

可如今,三斤坡满目疮痍,何其讽刺?

这里不久前似乎发生过一场械斗,坡上血迹点点,令人生寒。

若是开国皇帝见到,恐怕要气活过来。

忽然间,一道高亢嘹亮的哨声传来,楼喻眉梢一挑,与霍延对视一眼。

果然,下一刻一队人马蜂拥而出,手持弓箭对准楼喻等人。

他们而今在坡下,身后是贫瘠的荒地,身前是四十五坡度的土丘,无处遮掩,无处逃脱。

还能怎么办?

假装投降呗!

来三斤坡之前,楼喻已打听清楚,三斤坡上有股叛军势力,就是差点掀了宜州府衙的那拨。

叛军头目叫,屠户出身,三十来岁,脸上有道疤。

造反的原因暂不清楚。

突然冲出的这群人里,明显没有,估计只是一群探路的喽啰。

一人站在弓箭手后面,扯着嗓子大喊:“你们是什么人?!”

霍延示意身边一个府兵。

那府兵立刻对吼:“大人饶命啊!咱都是逃难来的!”

徒步三天,府兵们见的流民多了,也渐渐与流民同化,敛去了身上气势。

他们一个个蓬头垢面,神情疲惫,与流民无异。

如今四面八方的难民遍地都是,坡上人倒也没怀疑。

那人拽文道:“此乃义王地界,尔等同为天涯沦落人,不如同我等一起举事!”

拉人入伙,还得用弓箭威逼,操作实属骚气。

幸亏楼喻没用庆王世子名义经过宜州,要不然铁定会被这群流匪盯上。

府兵回道:“原来真是义王!我等久闻义王威名,特地前来三斤坡拜会!还请兄弟引荐!”

坡上人:“……”

他们义王名号都这么响亮了吗?

有人主动投名,当然是好事。

那人道:“尔等在此等候,我去禀报义王。”

片刻后,一名面带刀疤、满脸横肉的壮汉走出来,另有两人分列左右。

应该就是和他的两位兄弟。

俯视坡下众人,见都是些年轻力壮的汉子,不由大悦,脸上堆起笑意,嗓门粗莽道:

“哪位是话事人?”

方才出声的府兵站出来。

他身材健硕魁梧,虽比稍显单薄,但已经很够看了。

颇为满意,他就喜欢这种比不上自己但又能用的人。

“听闻义王勇闯府衙一事,我等感佩非常,特来拜会!”

被捧得很高兴,和颜悦色问:“你叫什么名儿?从哪来?可愿与郑某一同举事?”

“在下蒋勇,以前开过镖局,跟兄弟们走南闯北虽然辛苦,却也能糊口度日,怎知那群贪官污吏不做人!竟逼得兄弟们走投无路,这才落草为寇。”

蒋勇哽咽几下,红着眼继续道:“义王义举,着实令人畅快!与其打劫老百姓,不如打劫官府,要不是杀千刀的官府,咱兄弟也不至于沦落至此!”

他说得情真意切,连楼喻闻言都生出几分同理心。

人才啊!

他暗中戳戳霍延,见霍延看过来,竖起大拇指:眼光不错嘛。

霍延失笑,默默挪动一步,用身体挡住他的大拇指。

楼喻低首轻笑,还真是谨慎啊。

深受触动:“既如此,蒋兄弟不妨来我三斤坡,与我等共商大计!”

于是,二百号人被带上三斤坡。

三斤坡地势比较复杂,兼林木茂盛,视野不清,很容易走错路或者误入陷阱。

楼喻造访三斤坡是带着目的来的。

一是宜州与庆州接壤,算是京城到庆州的最后一道门户,于庆州而言,有一定的屏障作用。

若起义军如原书一般,京城久攻不下,反而转移目标,寻找有资源优势又城防薄弱的城池,宜州或可为庆州挡一挡。

二是宜州盛产硫铁矿,也就是盛朝人所称“黄铁矿”。

黄铁矿具有极高的工业价值,可应用于造纸、纺织、化肥等等领域,甚至还可用于制造火药。

鉴于盛朝尚未广泛应用此物,认为此物虽肖似黄金,但无甚用处,便称其为“愚人金”。

楼喻知道这件事,得益于那些游记。

他后来又派暗部去宜州打探,了解黄铁矿集中区域后,便一直计划如何将此矿收入囊中。

若他大肆购买,定会引人生疑。

无法跟宜州府衙做交易,那就只能剑走偏锋,跟这位义王打打交道了。

义王能差点掀翻府衙,想必对上宜州官府也有一定的抗衡之力。

若是能说动义王拿下黄铁矿,再从中斡旋做交易,应该比官府更容易些。

而若是义王声势大,朝廷对庆州的关注自然会少很多。

或许还会就近派兵增援,如此一来,他更有名目渗入宜州。

“蒋兄弟!”蒲扇般的大掌拍在蒋勇肩上,指着面前的寨门,得意洋洋道,“这里面就是咱们的明堂,你们都可以当成自己家,哈哈哈哈!”

众人:“……”

明堂?这位义王也太猖狂了吧!

不过就是个土匪窝,竟堪比明堂。

二百人总不能呼啦啦都进“明堂”。

皱眉看向蒋勇身后,道:“蒋兄弟,你这些兄弟不如暂且下去歇息,你放心,我一定让人安排好!”

蒋勇笑道:“好说好说,不过得留两人在身边。”

他说着,似有若无瞟了一下身边的两人。

以为蒋勇不愿被自己比下去,不禁暗自嗤笑,面上很热情:“那是自然,总得留两个伺候的。”

“可不是伺候!”蒋勇笑眯眯道,“咱就算打家劫舍,也得有个军师不是?”

“是极是极。”点头附和。

蒋勇遂看向楼喻和霍延,神色略微激动道:“军师,一同去明堂坐坐?”

他原先只是府兵营里的小卒,若非楼喻整顿府兵营,若非霍延提拔,他定无出头之日。

他对世子殿下是忠诚敬畏,对霍延则是崇敬拜服。

楼喻和霍延一并走出。

惊讶:“两位军师?”

“郑兄误会了,”蒋勇解释道,“一位是军师,一位是军师的护卫。”

护卫?

等人更懵了。

什么人才会用护卫,那必须得大户人家啊!

他们定睛细看,只见楼喻细皮嫩肉,眉眼清俊灵秀,又见霍延相貌英俊,身姿挺拔,确实像是大户人家的少爷和护卫。

面色微变,厉目凝视二人。

霍延不着痕迹挡住楼喻,楼喻却转到他身前,拱手道:

“鄙姓郁,本是江州富商之子,却一夜之间家破人亡,只因官府与对手勾结,害我郁家满门!在下求救无门,遂落草为寇,只求报此血仇!”

他神色淡淡,却字字泣血,听得人心神震颤。

正色道:“这些贪官污吏如此可恨!郁先生,请入明堂,与我一同替天行道!”

几人便同入“明堂”。

立刻有喽啰搬座倒酒,迎接新成员。

坐在阶上主位,居高临下,另两位分列左右下首。

楼喻三人自然位次更低。

这明显没将他们放在眼里。

楼喻主动出击:“敢问义王,当日差点攻陷府衙,因何失败?”

上来就提败绩,面色一沉,正要开口。

楼喻又道:“在下猜测,非义王不够悍勇,而是官府兵器占了上风。”

方才那些弓箭手用的都是竹制的弓箭,喽啰们手里拿的是木棍锄头之类的,对上官府的铁器,自然讨不了好处。

面色稍缓:“确实如此。”

官府把控铁器,若非他本就是屠户,大概连把杀猪刀都没有。

楼喻继续蛊惑:“义王若想壮大声势,必须要增强军备力量。”

“郁先生不妨说说看。”眯着眼打量着他。

楼喻毫不露怯:“没有铁器,咱们可以自己造!”

“说得轻巧!”右下首的男人蔑笑一声,“不愧是大家族养出来的娇贵人,实在天真!”

“就是,造铁器不是上下嘴皮子一碰就能造出来的,铁从哪来?”

楼喻反问:“这世道,还有用金银买不到的东西?”

所谓乱世金银盛世玉,在乱世,除却粮食,金银是最有价值的。

那人嗤笑:“钱又从哪来?总不能劫官银吧?”

“我有一法,”楼喻不理二人,只看向,“不知义王愿不愿听。”

:“郁先生请讲。”

那二人皆翻白眼,觉得楼喻就是在吹牛皮。

若他真有法子致富,何至于落魄至此?

楼喻神情淡淡:“义王可知,一个人若享尽荣华富贵,他还有何渴求?”

“你到底要说什么?”有些不耐烦了。

“他想长生。”

三人:“……”

楼喻继续道:“义王可曾听说过炼制长生不老丹?”

“确实听过。”道,“尤其是一些权贵,很喜欢找道士炼丹。”

楼喻适时道:“江州此风盛行,甚至有富商特为此建道观,筑丹炉,招揽培养道士炼丹,炉火日夜不熄,所需原料更是不计其数。”

“那又如何?”左下首翻了个白眼,“他们求长生不老丹跟咱们有什么关系?难道是要我们去抢他们的闲钱?”

面露不悦,觉得楼喻是在拿他寻开心。

楼喻哼然一笑,长叹一声。

“你这是何意?”

那两人拍案而起,怒目而视,差点就要动手。

楼喻朗声道:“我是笑你们白白占了一个金窝而不自知!”

他掷碗于地,清脆声撞在三人耳膜上,震得他们心脏砰砰作响。

金窝?

什么金窝?!

喘着粗气:“你说清楚点。”

楼喻却兀自正襟危坐:“义王,我等奔波劳累,可否暂且歇下?”

他这般作态,三人自然知晓他在拿乔,心中虽不悦,但“金窝”二字着实勾起了他们的贪念。

倘若这位郁先生所言为真,那他们合该先捧着他。反正人已经在三斤坡,逃不出他们的手掌心。

遂大笑:“郁先生所言极是,来人,快上好酒好菜!三位兄弟得先填饱肚子才好歇息嘛。”

片刻,酒菜上桌。

都是一群流匪,哪能烹饪出美味佳肴?而且这些餐具着实脏污,一点也不讲究,楼喻实在不愿动筷。

他忽然眉心一皱,往旁边倒去。

霍延吓一跳,连忙接住,见楼喻朝他眨了一下眼,遂会意道:

“义王,我家少爷自小身娇体弱,家中变故后又劳碌奔波,便落下了病根,能撑到现在已是极限,在下先扶少爷去歇息,得罪了。”

三人对视一眼,他们暂时可不能失去“金娃娃”!

“也罢,你扶你家少爷下去好生歇着,蒋兄弟同咱们共饮!”

霍延便搀着楼喻起身,在喽啰引导下,来到一处茅草屋前。

楼喻:“……”

怪不得宜州叛军没成气候,茅草屋能干得过府城城墙吗?

装备不是一个量级的。

那二百个府兵也都住在这附近。

冯二笔几人看到他们,连忙迎上来,关切问:“少爷怎么了?”

几人簇拥着进屋。

关上门窗,楼喻立刻生龙活虎,问:“大家一路上坡,可都记住了路线和地形?”

除了孙静文,其余人都摇头。

绕来绕去的,还有那么多陷阱,谁能记得住?

正因为此,等人才放心大胆地带他们上山。

霍延道:“我记得路。”

楼喻竖起大拇指,这位也是个神人。

他道:“今夜咱们会在这住下,大家都小心为上。若是有机会,多观察三斤坡岗哨暗桩,有多少,什么时候换防,都要搞清楚。”

“是!”

“都下去歇一歇,霍延留下,今晚与我同屋。”

众人闻言都不觉得有什么不对,霍延武艺最高,就得贴身保护殿下。

霍延眸色微动,倒也没拒绝。

其余人离开后,楼喻解下腰间挂着的“木筒”,递给霍延。

“此物可增强目力,你看看能不能精确找到三斤坡的各个岗哨。”

霍延:?

他一直以为这是喝水用的木筒。

在楼喻指导下,他将眼睛凑近目镜,物镜对准远处。

竟真的可以看到远方的人影!

霍延心中大惊,扭首看向楼喻:“此物从何而来?”

楼喻笑,“难不成在霍二郎眼里,我整日在窑炉里钻来钻去,只是为了烤火?”

“当然不是。”

霍延定定望着他,“此物对打探军情大有裨益。”

楼喻用下巴点点远处三斤坡。

“咱们这不正在打探军情吗?”

霍延哑然失笑,眼前这人,总能在最寻常的时候,给他最大的惊喜。

他观察好一会儿,忽然道:“此物若给三墨兄,亦有大益。”

楼喻轻咳一声:“他自然有。”

他第一个就给了冯三墨。

不过霍延愿意同他说这些,楼喻是真的很高兴。

这表示他在积极主动地发表看法,参与事务。

夜幕降临,没有光,望远镜也用不了了。

抠得很,连个油灯都不愿给他们点。

其实楼喻误会了,魁梧壮硕的义王,已经在蒋勇的海量下醉得一塌糊涂,哪还记得吩咐手下点油灯?

皎洁的月光洒在庭院中,透过门窗缝隙钻了进来。

楼喻侧躺在简陋的木床上,稍稍翻个身,木床就吱呀吱呀地响。

霍延则靠坐门边闭目养神。

“你这样不好睡,一起睡吧。”楼喻诚挚邀请。

霍延闭着眼,“无碍。”

“他们应该不会偷袭,你不必这般守着,再说了,门外还有周满他们轮流换防。”

少年世子声音清越,在月色照拂下,显得尤为温柔。

霍延听出他真切的关心,胸口微暖,不由睁开眼,眸中浮现浅浅笑意。

“你睡,我守着。”

楼喻只好作罢,闭上眼默默数羊。

片刻后,木床又吱呀几声,世子殿下的声音又响起:

“霍延,等到了京城,你我一同去拜祭两位霍将军。”

霍延沉默几息:“好。”

“还有,”楼喻以手枕头,侧躺注视着霍延,“以前的事,你当真不再怪我?”

两人很难有这个机会剖析心扉。

或许是三斤坡的夜太过静谧,或许是今晚的月色太过温柔,又或许是楼喻对前路如何心存茫然,他只想趁着这个机会,与霍延多聊一聊。

他想借霍延的勇气与力量用一用。

霍延半晌未应。

就在楼喻以为他快要睡着时,门扉处传来他沉着有力的声音,答案和上次一样:

“既非你,何来怪罪?”

楼喻目光闪动,不禁失笑:“你就那么肯定?”

“嗯。”

“要是我以后再变回去呢?”

夜风拂动,树影婆娑。

门扉处久久无人应答,楼喻以为他这次真的睡着,便没再惊扰,渐渐沉入梦乡。

却不知霍延心绪纷乱,半宿未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