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成了潘金莲(08)(2 / 2)
幸好如今坐在皇帝宝座上的是赵檀。赵檀在颜盈的教育下,明白帝王之道最重要的在于平衡,不可一党独大。
拿明朝来说,明朝时期的东林党最开始好得很,可是后来一党独大,反而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赵檀能明白这些很好,至于宋徽宗……仔细想想,也怪不了他,毕竟他从小被培养的方向是艺术家,他的老子宋神宗当初看重的继承人是他的兄长宋哲宗赵煦。谁知道宋哲宗赵煦英年早逝还没有子嗣留下,向太后(神宗皇后)又以自己无子,神宗诸子皆庶子为借口,排除患有目疾的赵佖后,主张立哲宗次弟,当时为端王的宋徽宗赵佶为帝。
真的,宋徽宗的皇位算是白捡的。从小没经过正统帝王的教育,对于所谓的帝王心术肯定一知半解,任人唯亲是宋徽宗所会的另一项本事了。而拖怂哒哒的宋徽宗的福,北宋从繁荣昌盛到毁灭,只用了短短几十年。
当夜,颜盈舒舒服服的睡了一晚上,连个梦都没有做。
到了第二天,颜盈陪着宋徽宗用了早膳,便踩着晨露去了金銮殿。此时文武百官已经聚集金銮殿,赵檀拖着肉乎乎的腮帮正在发呆。颜盈一来,赵檀就特别高兴且开心的道。“母后,金兀术那孙子又遣使臣来我大宋,商谈议和之事了。”
颜盈愣了愣,随即想起金兀术指的是完颜宗弼,逐笑道:“这很正常,只要金国对我大宋窥探之心未死,金国就会时不时派使臣前来商谈议和。”
有官员犹犹豫豫的开口:“太上皇后,这,其实说明金国皇帝很有诚意和大宋化干戈为玉帛。”
“化干戈为玉帛?不,本宫倒觉得金国上杆子一而再再而三的派使臣前来大宋商谈议和,只能说金国所谋甚大。”颜盈在龙椅旁加的座位上坐下,居高临下的看着那开口的官员。
“行了,让金国使臣从哪儿来回哪里去……等等,把金国使臣给本宫关起来,谁知道是不是打着议和的名头,前来大宋刺探军情的。”
颜盈这一改口,让站在金銮殿的文武百官齐齐懵了。
这,这,是不是太不讲伍德了?
不是故意激化大宋和金国的矛盾吗?
又有官员犹犹豫豫的开口,说颜盈的吩咐,好像有点儿有违君子之道。
这回颜盈直接冷笑起来。“本宫是女子,所谓的君子之道与本宫有关系?”
文武百官哑口无言,这时候赵檀总算开口:“母后说得没错,说不得金国使臣来大宋商谈议和是假,伺机窥探我大宋机密是真。真的该关起来,好好的彻查一番。”
几位新认命的六部官员齐齐拱手,不约而同的道。“陛下英明。”
赵檀扯嘴巴露出一抹矜持带点小得意的微笑,又道:“诸位爱卿,金国使臣之事以后莫提。朕和母后今日只想问问诸位爱卿,对江南水患有何解决的良策。”
朝堂之上顿时变得分外的吵杂,你一言我一语的,都在夸夸其谈。
颜盈听了一耳朵,越听脸上越冷。片刻后,颜盈终于稳不住的开口道:“开仓赈济灾民实属应当,可这章程并不是随口一说,就想当然去做。怎么赈济灾民,赈济过后又如何安置?麻烦诸位好好动动你们那生锈的脑子,不要想当然就说好吗?”
顿了顿,颜盈直接下达命令:“着御史中丞陈过庭为钦差大臣,前往江南一代赈灾。本宫和皇帝允陈爱卿先斩后奏的权利,御赐尚方宝剑。”
各地皇庄这些年来都在大面积种植粮食,虽然像什么红薯、玉米等物暂时还没有传来华夏,不过退桑田还良田后,再加上往几年风调雨顺,粮食属于丰产,主要国有粮仓基本上都堆得满满的。
不过江南一代遭遇严重水患,不少房舍都冲毁了,用于储存粮食的粮仓自然也……
存粮没了,自然要就近从没有遭灾的市县拉粮食赈灾,可是吧,这大宋的官场真的特别复杂,做钦差没有生命的威胁,就是‘刑不上士大夫’的破规矩让外派公干的钦差大臣处处受到掣肘。
哪怕得‘领导’信任,简在帝心的钦差大臣也是如此。所以这才是颜盈认命陈过庭为钦差大臣,并御赐尚方宝剑,给予先斩后奏权利的最根本原因。
就怕作为钦差大臣的陈过庭南下赈灾,因为各种莫名其妙奇葩原因给耽误了行程。
这事儿不是没有,比如说去年终于嗝屁的童贯当初被宋徽宗认命钦差大臣南下采买花岗岩石的时候,就遇到了不少事。到最后虽然在朱勔父子的帮助下,顺利完成了宋徽宗交代的事情,却也为大宋贡献了一位最会大肆搜刮地皮肥自己腰包的佞之臣。
扯远了,总之相比其他各有各奇葩之处的文官,颜盈最信任陈过庭、李纲。他们二人真的是北宋末年难得的好官了。
颜盈又道:“兵部尚书李纲任丞相一职,当记得将主要重心放在调拨粮草军粮上,本宫料定再过不久,金兵必然卷土重来入侵我大宋。诸位爱卿,我大宋得早做布防准备才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