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五章、人发杀机,天翻地覆(1 / 2)
神武五年,朱厚炜发布《开疆令》。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凡大明子弟,无论王公勋贵、宗室子弟、士农工商、贩夫走卒,皆可前往域外行开疆扩土之事。
系开疆所得,金银珠宝、良田矿山、一应物资均为个人所有,免征税负三十载。
……
附注:《开疆授官令》
开疆百里,授忠武校尉。(从六品)
开疆撒三百里,授武毅将军。(从五品)
开疆五百里,授信武将军。(从四品)
……
开疆万里,授国公爵。(超品)
……
明码标价,将官阶、爵位拿出来许诺,历朝历代也只有奇葩的神武皇帝能够想出来。
虽然有读书人觉得诏书内容太过直白,没有丝毫文采,有损朝廷威严、斯文扫地,但效果却是立竿见影。
诏书一经发布,全天下都跟着沸腾了。就连早已荒废的卫所之兵,都开始摩拳擦掌。
只因为神武皇帝恢复军功授田制度,甚至还暗自许诺,凡攻城之战一律三日不封刀,允许大家在域外合法抢劫。
突如其来的诏书大礼包,直接转移了天下的视线,就连刚刚过去的大地震,都变得不在重要。
唯有升斗小民还沉浸在地震带来的悲痛中。不管怎么说日子总是要过的,尤其是现在正处于冬天。
……
华山。
经历了一场大地震的影响,此刻的华山派就宛若一个大工地。一个个在江湖赫赫有名的大人物,此刻纷纷化作建筑工人,为重建家园而努力。
在天灾面前,练武之人的抗风险能力还是要远强于普通人。地震之中华山派的财货损失不小,人员伤亡却是不大。
除了几个深度闭关的倒霉蛋,被地震搞得内力乱窜丢了性命之外,也就年幼的弟子擦破了点儿皮。
大略扫了一眼损失清单,李牧就丢到了一边,冲处理杂务张不凡问道:
“关中的情况怎么样?”
大难临头自己顾自己。李牧也只能关注一下家门口的问题,天下大事等自家安稳了下来再考虑不迟。
想了想之后,张不凡神色凝重的说道:“损失非常惨重,山下的华阴城都塌了一半,民众伤亡足有数千之数,近乎家家户户挂白帆。
这次地震波及范围甚广,整个大西北都是重灾区,关中其它地区想来也好不到哪里去。
不过救灾进展不错,自从掌门下令之后,关中武林和朝中官员都行动了起来,暂时没有发生大的混乱。
只是经此一役,没有十年之功,关中怕是难以恢复元气。”
农耕时代的恢复力就是弱,一场大地震带来的伤害,都要花费十年时间去平息。
这还是乐观的估计,要是因此爆发了兵祸,怕是数十年都难以恢复。
关中各地官府积极救灾,并非是大家节操高,更多还是被李牧用刀给逼出来的结果。
虽然李大真人这个镇北公,从来都没有正式履行过一天职责,却没人敢把他的话不当一回事。
这是无前辈用鲜血换来的教训。在过去的几年,西北地区共有三十余名文武大员,因为不听话丢了身家性命。
闹到朝堂上,除了有御史喷了几句飞扬跋扈之外,很快就石沉大海。
望了望南边,李牧缓缓说道:“天子已经下令征讨四方,草拟一封奏折上去,告诉皇帝我欲发起西征之战。
令陕西兵备道做好征兵准备,暂定征招二十万大军。明年春耕之后,西征东察合台汗国。”
关中是一个尴尬的位置,距离东南沿海太远。若是对外扩张,唯有向西朝着中亚进发。
西征东察合台汗国,顺带还能够从侧翼危险一下瓦剌,替朝廷分摊一部分军事上压力。
虽然前些年,“朱寿”大将军还打出了“应州大捷”,李牧对大明朝廷的军队依旧没有任何信心。
据长城而守问题不大,要是跑到草原上去征讨瓦剌汗国,究竟是谁打谁还是一个未知数。
万一朱寿大将军玩儿崩了,西征大军还可以在关键时刻拉他一把,省得神州大地在这个节骨眼上四分五裂。
听了李牧的话,一旁的张不凡急忙劝说道:“掌门,要招募大军不难,麻烦的是钱粮和统兵大将。
尤其是钱粮,二十万大军的开销可不是一个小数目。陕西积弱已久,各地府库都是空空如也,根本就拿不出钱粮来。
最近这些年,我华山派的收入虽然增加了不少,可是伴随着门人弟子的增长,开销也是随之上升。
若是两三万大军,我们还可以想办法凑一凑,挤出足够的钱粮来,但二十万大军实在是力有不及。”
华山派的财政状况,李牧是最清楚不过的了。虽然出现了盈余,但都被他换成了物资。
经过了二十年的努力,华山派已经是西北地区最大的粮食批发商,仓库里的存粮从来都没有低于过三十万石。
扣除日常经营所需,一次性调拨十五万石不成问题。可是对二十万大军来说,这仅仅只是两三个月的口粮。
若是战争时期,搞不好一个半月就能吃光。在这个油水不足的年代,要是敞开了供应,士兵们个个大肚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