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第 62 章(1 / 2)

加入书签

时间一晃,即将进入初冬,康熙帝等大队人马这才从紧赶着,终于在颁金节之前回到了京城。得到消息的后的皇子们和大臣们,一大早就感到京郊去等着,迎接圣驾。

车队一进入到京郊,不少人就发现易于寻常的地面,不知道工部是如何弄的,放眼望去仿佛一大片天然的石砖,不经过需要经过切割平铺在地面上,人车走在上面平整的不行,一点颠簸都感受不到。

康熙帝听到外面的惊呼,揭开帘子往外看去,这大概就是老四来信说的水泥了吧。当下便叫停了御驾,亲自下车查看了起来,前面皇上一停,其他人那还能安然坐在马车里,也跟着纷纷下车,太子和直郡王伴在康熙帝的身边,这会儿正拿着东西对这水泥地敲敲打打。

这会儿对这坚硬如岩石的地面,惊喜不已,不过作为从小在政治权力中心的皇室长大,精心培养出来的太子很快就反应过来这东西的好处和意义,四弟他们献上来的这水泥,对大清来说真是个好东西。所需的原料又不昂贵,用来铺路和修堤坝建房子再合适不过了。

当场便真心实意的恭贺了自家阿玛。

直郡王虽然反应慢半拍,但是很快也想到水泥的价值,瞪了眼太子,也跟着恭贺起来。

边上的大臣们一个个更会了,什么含蓄这会儿都被他们抛到脑后,彩虹屁拍的那叫一个文采飞扬,肉麻不已。

等到来迎驾,吹了半天冷风的皇子们和大臣们,其中还有林子真,远远看到让他们惊讶的一幕,只见皇上带着一众大臣们正慢悠悠的踏着水泥路,向他们走来。而圣驾所用的马车,队仪,还有其他皇子,大臣的车架,空荡荡的跟在这群人后面。

想到当初京中道路都铺上水泥的时候,不少老百姓也这样,每天闲着的时候,都爱在水泥地上来回走来走去,甚至傍晚时分,上了年纪的老人们还喜欢席地坐在水泥地上,一人端着一大碗陶壶,一边喝着水一边傥大山。

为此,官府还派了些衙卫去规劝百姓,看几天新鲜就是了,别在每天闲着都去路上晃悠,把路都给堵了。不过规劝后,道路的确好了很多,但是晚上大家喜欢在水泥地上休息闲聊的习惯还是没有改过来。

所以,这会儿看到这一幕,不知道为什么,他们竟然从皇阿玛脸上看到了和之前百姓一样的同款表情。

上到老三,下到老十四,众多皇子脑海里,竟然诡异的达成统一的脑电波,虽然大不敬,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心里却暗爽不已,能看到这一幕,一道早上喝了一肚子冷风也值得了。

为了掩饰自己心里的不自在,几位皇子见到自家皇阿玛的时候,不免更加殷勤起来。让康熙帝心底也一软,孩子依赖父亲就是天性,看看他这才走了多久,几个孩子就这么想他了。

这一副父慈子孝的局面,一时间到也算的上其乐融融。

京郊不远处的大清技术学校,已经落成。

因为林子真早早就做好了准备,费了不少心力,物色了各学科的老师,为了请这些老师,林子真可以说,跑断了腿。

好在,康熙帝从塞外回来后,因为水泥的功劳,他自请入礼部,想要好好把大清技术学校拉巴起来,很快便得到了康熙帝的批准,如今林子真已经是礼部从四品,郎中,在年轻一辈中,是升迁最快的。

不是没有人眼红,但是架不住林子真不仅后台硬,背后有四皇子撑腰,而且神奇的在于,明明大家都知道这家伙是个切切实实的四爷党,但是他却能和其他站在不同阵营的皇子,关系处的不错。

就连皇上对这家伙,似乎都挺看重的。

没有抓到这家伙切实的把柄,他们可不敢轻易动手,不然不能把人拉下来,反而只会遭到上位者的厌恶。

当下也只能安慰自己,虽然林子真升的快,但是却是个目光短浅的,好好的翰林不继续呆,非跑到礼部,担任管学郎中。不然以他这条件,只要在翰林再好好经营几年,以后不是进内阁,就是外放任一省州牧。

那个不比在礼部好,一旦进入礼部体系,以后想要升迁,大多只能往上走,那就有的熬了,毕竟礼部再往上也就那么几个位子,都有人占着。

对于别人的想法,林子真并不在意,在物质等到保障的时候,他更想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

虽然对权力并没有那么渴望,但是年纪轻轻,就当是了相当于前世国家教育部主任的职位,这还不够高位吗?

现在的生活,他很满意。

林子真除了负责好自己本职的工作,管理备案在册的各大官学,以及私塾。好在他现在名下也有分管的手下,主事笔帖式加起来便有六人,林子真大多时候只需要掌握方向,把任务分配下去,最后自己在进行汇总。

其他时候,大多时间都扑在技术学校上。

学校一共设有四个院系,农学,理工学,自然化学,经科学,还有医理学,里面有细化出几个不同的专业。

等到林子真好不容易用几本自己手抄出来的初中物理教材,把墨家不知道第几代传人给邀请到京城,最后把人忽悠到学校当了理工学的院长,他带来的那些徒子徒孙们也一个也没放过,不是当老师,就是推荐到工部去。

学校的老师也勉强算凑齐了。农学的老师还算好找,林子真到京郊村庄探寻段时间后找到了不少竟然丰富的老农,别小看了这些老农,父辈口口相传的口诀和经验,不仅让他们对种植术很厉害,而且还会根据各种星象识别天气,还有已经学会制作简单初版化肥。

原本这些老人倒是愿意来当老师,不仅有工资,而且说出去多体面也。但是等到到林子真希望他们指导传授学生制作化肥的时候,他们便不愿意了,对他们来说这是他们祖辈多少年来专研出来的秘方。

他们不同于墨家,希望把自己学派的知识传播下去。这些种了一辈子土地的老百姓,只想把这些传给他们的后人,一边子孙能种出更多的粮食,填饱肚子。

他们这样的想法其实是这个社会的主流,林子真到不介意,好在他早有准备,把自己收集到的化肥方子和相关知识原理,拿了出来,最终在他们和化学院的道士的不懈研究下,也初见成效。

就这样学校才刚招了第一批学生,便通过化肥方子和户部达成合作,开办了国营化肥厂,赚回了一笔钱。

至于化学院的道士,自从药物研究所建立后,也引进了一些信奉炼丹术的道士,他们中有些还真不是仅仅为了骗人钱财,而是他们真的觉的丹药也是能救死扶伤,甚至还能调理身体,延长寿命,长命百岁。

这些道士里,不少其实都已经摸到了化学的门槛,在药物研究所经过林子真时不时的不经意的提点,还有不知道那里收集到的化学原理书籍,他们便从炼丹走向了化学制药这个分支。

以至于四爷现在对于道家所谓的炼丹术,一下子幻灭,虽然还坚持信佛修道的四爷,但是现在更多的是学习他们的学说,其实中间涉及到不少朴素的唯物论,道家学说,还是很有意思的。

至于那所谓的丹药里面含有的重金属物,吃了不会长生,只会死的更快。

这样一来,这个时空的四爷想来就不会再重蹈覆辙,晚年将延续寿命的希望寄托在道家炼丹上。

三月的风里虽然还带着冷意,地面上的积雪已经看不到踪影,只有地上低凹处,残留的一滩滩积水,证实过寒冬曾经降临过。

京郊,栗子村,一处农家,在这里已经生活了三代的老张头家,靠着轻快能吃苦,如今在栗子村终于置办下了十八亩土地,而且最叫张家人骄傲的是,他老张家的土地,可没有一亩贫瘠的,十亩好地,八亩中地。

靠着地里的产出,老张头可是养活了三个儿子两个姑娘,孩子长大了,他操持着给儿子娶上了媳妇,女儿也陪了不少粮食嫁了人家。现在一晃眼过去,他光孙子都尤六个了。

到了他这个年纪,大多数人都不管家,但是老张家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还是老张头那主意。实在是他三个儿子,大儿子光又把力气,但是憨厚的不行,他家老二嘴巴倒是甜,小事还行,大事就怂的不行,就想着找人给他出主意,但不了事的。至于他家老小,不说也罢,他娘生他的时候,摔了一跤,孩子生来体弱,他们这样的人家能供着精粮把他养活已经不错了。

对这个小儿子,老张头最放不下,他活着还好,但是如果他和老伴都走了,老小一家可怎么过日子呀,老二那身体种地也不成,又没门手艺,脑袋也没见多聪明,难道一辈子靠着他两个哥哥帮忙,可他两个哥哥能力也有限,能养活自家都不大容易呀。

唯一能叫他安慰些的,就是他那六个孙孙,脑子都没随了他们老子,一个个怪聪明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